台日醫師會簽友好協定 國策顧問林逸民:具歷史意義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與日本醫師會今天在日本東京簽署「台日兩國醫師會友好協定」。幕後推手、國策顧問林逸民對中央社表示,「今天是台灣醫師會和日本醫學會80年來首次建立國與國的醫學姊妹會,頗具歷史意義」。
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與日本醫師會會長松本吉郎今天在東京大倉酒店簽署台日兩國醫師會友好協定,駐日副代表蔡明耀觀禮見證。國策顧問林逸民、無任所大使吳運東及醫師工會全聯會成員、日本醫師會副會長角田徹、常務理事濱口欣等人前來觀禮。
林逸民對中央社表示,「今天是台灣醫師會和日本醫學會在80年來第一次建立了國與國的醫學姊妹會,這是非常有歷史意義的。雖然以前我們(台日)有都會的姊妹會,譬如說台北市和東京;台中市和日本某城市的姊妹會,但這次是國與國,而且日方希望我們用台灣的名字,實屬難得」。
周慶明在簽約友好協定儀式上致詞時指出,「醫療是責任也是信念,它跨越語言與制度,承載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溫度。此次簽署友好協定是雙方多年情誼的制度化結晶,也為未來在健康、生命與和平上的合作奠定新基礎」。
他說:「如同東風吹來一脈香,我們共享醫道仁心的春風,今天的承諾,將在未來的合作中開花結果。」
日本醫師會會長松本吉郎致詞時表示,「這是值得紀念的一天,日本醫師會與台灣醫師會在歷史上建立了極為友好的關係,雙方堅固的友誼,不僅是兩個醫師會的交流而已,在亞洲暨大洋洲醫師會聯盟(CMAAO)或世界醫師會等會議上,也都互相協調應處各項課題」。
為拓展更深層的學術對話平台,周慶明今天邀請松本吉郎參加11月8日在台北舉行的醫師節慶祝大會,並以大會貴賓身分發表致詞。他希望藉此能促成台日兩醫師會高層定期互訪的合作傳統。
台日兩國醫師會友好協定確定了未來合作的三大方向。第一個方向是促進醫療交流與提升公共衛生、鼓勵專業交流與長期合作、促進醫療品質與公共衛生水準提升。
第二個方向是促進國際合作與全球健康,互相支持參與國際醫療與公共衛生活動,攜手面對全球健康挑戰。第三個方向是善意磋商與共同應對未來挑戰,以相互尊重與醫療倫理為基礎,共同面對災害與新興醫療議題。
在簽友好協定儀式上,周慶明細數台日兩國醫師會的情誼。他指出,雙方肇始於彼此在重大天災時刻展現的人道互助。自2011年311大地震發生後,醫師公會全聯會立即發起募款活動,援助日本重建,奠定雙邊合作基礎。2016年熊本地震、2018年北海道強震、2024年能登半島強震,也於第一時間捐款馳援。
2024年4月3日台灣花蓮發生強震,日本醫師會也迅速捐1500萬日圓,並發起會員募款行動,共募得約新台幣1721萬4718元,回饋台灣。
周慶明表示,考量日本醫師會此筆捐款金額龐大,且花蓮地區在震後已無迫切龐大救災資金需求,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會決議將剩餘捐款專款成立「台日災害救助基金」,作為兩國未來遭遇天災、重大事故或緊急事變時的共同救助金,以制度化方式延續互助精神。
上個月丹娜絲颱風重挫台南、嘉義與雲林地區,「台日災害救助基金」部分金額派上用場。
周慶明進一步指出,2015年新北市發生八仙樂園粉塵爆炸事故,日本醫師會緊急派遣專家團隊到台灣分享燒燙傷治療與復健經驗,並捐贈燒燙傷專用治療床墊、人造皮膚與特殊藥品等醫療資源,成為台日兩國醫療合作的經典案例。
周慶明說,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日本及時捐贈疫苗給台灣,提供關鍵防護。即使在國際旅行受限的情況下,台日兩國醫師會仍透過線上平台保持專業連結,與韓國醫師會、印度醫師會合辦「新冠肺炎時代國際論壇」,探討疫苗政策、全人照護制度及未來公共衛生挑戰。
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與日本醫師會會長松本吉郎今天在東京大倉酒店簽署台日兩國醫師會友好協定,駐日副代表蔡明耀觀禮見證。國策顧問林逸民、無任所大使吳運東及醫師工會全聯會成員、日本醫師會副會長角田徹、常務理事濱口欣等人前來觀禮。
林逸民對中央社表示,「今天是台灣醫師會和日本醫學會在80年來第一次建立了國與國的醫學姊妹會,這是非常有歷史意義的。雖然以前我們(台日)有都會的姊妹會,譬如說台北市和東京;台中市和日本某城市的姊妹會,但這次是國與國,而且日方希望我們用台灣的名字,實屬難得」。
周慶明在簽約友好協定儀式上致詞時指出,「醫療是責任也是信念,它跨越語言與制度,承載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溫度。此次簽署友好協定是雙方多年情誼的制度化結晶,也為未來在健康、生命與和平上的合作奠定新基礎」。
他說:「如同東風吹來一脈香,我們共享醫道仁心的春風,今天的承諾,將在未來的合作中開花結果。」
日本醫師會會長松本吉郎致詞時表示,「這是值得紀念的一天,日本醫師會與台灣醫師會在歷史上建立了極為友好的關係,雙方堅固的友誼,不僅是兩個醫師會的交流而已,在亞洲暨大洋洲醫師會聯盟(CMAAO)或世界醫師會等會議上,也都互相協調應處各項課題」。
為拓展更深層的學術對話平台,周慶明今天邀請松本吉郎參加11月8日在台北舉行的醫師節慶祝大會,並以大會貴賓身分發表致詞。他希望藉此能促成台日兩醫師會高層定期互訪的合作傳統。
台日兩國醫師會友好協定確定了未來合作的三大方向。第一個方向是促進醫療交流與提升公共衛生、鼓勵專業交流與長期合作、促進醫療品質與公共衛生水準提升。
第二個方向是促進國際合作與全球健康,互相支持參與國際醫療與公共衛生活動,攜手面對全球健康挑戰。第三個方向是善意磋商與共同應對未來挑戰,以相互尊重與醫療倫理為基礎,共同面對災害與新興醫療議題。
在簽友好協定儀式上,周慶明細數台日兩國醫師會的情誼。他指出,雙方肇始於彼此在重大天災時刻展現的人道互助。自2011年311大地震發生後,醫師公會全聯會立即發起募款活動,援助日本重建,奠定雙邊合作基礎。2016年熊本地震、2018年北海道強震、2024年能登半島強震,也於第一時間捐款馳援。
2024年4月3日台灣花蓮發生強震,日本醫師會也迅速捐1500萬日圓,並發起會員募款行動,共募得約新台幣1721萬4718元,回饋台灣。
周慶明表示,考量日本醫師會此筆捐款金額龐大,且花蓮地區在震後已無迫切龐大救災資金需求,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會決議將剩餘捐款專款成立「台日災害救助基金」,作為兩國未來遭遇天災、重大事故或緊急事變時的共同救助金,以制度化方式延續互助精神。
上個月丹娜絲颱風重挫台南、嘉義與雲林地區,「台日災害救助基金」部分金額派上用場。
周慶明進一步指出,2015年新北市發生八仙樂園粉塵爆炸事故,日本醫師會緊急派遣專家團隊到台灣分享燒燙傷治療與復健經驗,並捐贈燒燙傷專用治療床墊、人造皮膚與特殊藥品等醫療資源,成為台日兩國醫療合作的經典案例。
周慶明說,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日本及時捐贈疫苗給台灣,提供關鍵防護。即使在國際旅行受限的情況下,台日兩國醫師會仍透過線上平台保持專業連結,與韓國醫師會、印度醫師會合辦「新冠肺炎時代國際論壇」,探討疫苗政策、全人照護制度及未來公共衛生挑戰。
- 記者: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8日專電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