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色素瘤到胰臟癌「奈米疫苗」全擋下 8成小白鼠打完不長腫瘤

[周刊王CTWANT] 有研究團隊開發出新型奈米粒子疫苗,並在小鼠實驗中取得突破性進展。根據《細胞報告醫學》(Cell Reports Medicine)刊登的成果,接種該疫苗的小鼠在暴露於癌細胞後,有80%成功避免腫瘤生成,並存活至實驗第250天;相較之下,接種其他配方或未接種的對照組全部在35天內病發並死亡。
根據《404Media》報導,論文第一作者、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博士後研究員凱恩(Griffin Kane)表示,實驗結果令人振奮,但把成果從小鼠模型轉化為臨床療法,對科學家來說是一段「謙卑的過程」。
共同作者、生醫工程助理教授阿圖科拉勒(Prabhani Atukorale)補充,團隊目標不只是發表論文,而是最終應用於病人治療;不過,現階段與臨床實際應用之間仍有明顯差距。
這款疫苗的關鍵在於奈米粒子的設計:以脂質奈米粒子同時攜帶抗原與兩種不同佐劑,強化免疫反應。本研究特別同時啟動STING干擾素基因刺激因子)與TLR4(Toll樣受體4)兩條免疫途徑。奈米粒子直徑約30至60奈米,體積足以容納多種佐劑,也能進入淋巴結啟動免疫細胞。
阿圖科拉勒回顧,團隊先前已用相似策略在小鼠體內縮小甚至清除腫瘤;此次進一步調整設計,讓疫苗在小鼠體內展現對黑色素瘤、胰臟癌與三陰性乳癌的預防力。此計畫獲馬薩諸塞大學應用生命科學研究所、Umass醫學院(UMass Chan Medical School)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支持。
最令研究人員驚喜的是疫苗提供的長期防護:首次暴露黑色素瘤細胞後未出現腫瘤的小鼠,在再次注射轉移性癌細胞後,免疫系統仍能抵禦腫瘤擴散。凱恩形容這是一種「長期且強大的記憶性免疫」。
團隊也強調,此平台的潛力不限於單一癌別。奈米粒子能搭載多種不同抗原與佐劑組合,應用範圍可望較現有癌症專屬治療更廣,這正是新策略的核心優勢之一。
不過,研究仍處於早期,目目前僅限小鼠實驗。全球雖有數千項癌症疫苗在研發,但真正進入臨床並獲批者僅為少數。凱恩坦言,許多技術在實驗室表現亮眼,卻未能在病人身上完全重現;但他相信,團隊所建構的技術可望改善現有癌症疫苗表現,並為後續臨床研究鋪路。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