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婉拒赴美到東京會川普 高市早苗的首相首秀將定義日本新路線

從婉拒赴美到東京會川普 高市早苗的首相首秀將定義日本新路線
日本首位女首相高市早苗。(圖/達志/美聯社)

[周刊王CTWANT] 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即將迎來她任內最關鍵的外交時刻「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首次會談」。這場預定於東京舉行的會面,不僅是她就任後的首次重大外交挑戰,也將成為檢驗她如何在美中對抗、區域安全與國內政治壓力間平衡立場的試金石。

根據《CNN》報導,高市早在川普勝選後便已接獲美方邀請,當時她在社群平台X上透露,川普多位親信曾敦促她前往華盛頓(Washington)拜訪,但她選擇婉拒,認為當時的首相石破茂(Shigeru Ishiba)應該是首位訪美的日本國會領袖。她在貼文中寫下「我會努力工作,希望有一天能以莊重的身份與他會面。」如今,這句話提前成真。

高市此行將先後出席在馬來西亞(Malaysia)舉辦的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峰會,以及南韓(South Korea)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

而在這兩場會議之間,她將在東京與川普、天皇德仁(Emperor Naruhito)會面。川普在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上談及即將見面的日本領導人時,形容高市「非常棒,也非常美麗」,並稱雙方於25日進行了一次「非常愉快」的通話。

美日關係一向被視為全球最堅固的盟友體系,但川普的外交不可預測性,加上高市缺乏國際實務經驗,使得這次首度會談備受矚目。外界預期,雙方議程將聚焦關稅、區域防衛與日本軍費開支等議題。近月來,美國持續施壓盟友分攤更多國防成本,引發東京政壇內部憂慮華府對「印太戰略」(Indo-Pacific)投入力道是否減弱。

高市上任後在國防政策上採取積極態度。她希望將原定於2027年達成國防開支占GDP2%的時程提前至2026年3月,主張日本應「主動強化防衛能力」。

但在日圓疲軟、減稅政策並行的情況下,籌措軍費的財源仍是一大難題。她同時必須面對自民黨(Liberal Democratic Party)內部的貪腐陰影,國內支持率雖達71%,但外界認為這次外交行動將直接影響她的政治未來與黨的信任重建。

貿易與能源則是另一層考驗。川普重返白宮後再度啟動關稅政策,即便盟友也難倖免。經過多輪協商,日本產品關稅從25%降至15%,東京則承諾投資美國產業5500億美元,但細節仍不明朗。

高市為此延攬多位熟悉美方事務的資深幕僚,包括前安倍晉三(Shinzo Abe)政府核心人物赤澤亮正(Ryosei Akazawa),以延續安倍時代的對美關係脈絡。

顧問公司「亞洲集團」(The Asia Group)合夥人西村凜太郎(Rintaro Nishimura)分析,高市此舉明顯意在與安倍接軌,而非追隨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或石破茂的路線。

與此同時,高市長期以對中國的強硬態度著稱,屢次批評北京在區域的軍事擴張,並在歷史議題上採取保守立場,包括多次參拜靖國神社(Yasukuni Shrine),引發中韓不滿。

但高市在上任後,其公開發言中試圖柔化形象。她於首場記者會上稱自己「喜歡韓國紫菜、使用韓國化妝品並常看韓劇」,顯示願意修復與首爾的關係。她與南韓總統李在明(Lee Jae Myung)的互動,將被視為是否延續美方倡議的「網格型外交」(lattice-like diplomacy),也就是強化志同道合國家間的多邊合作。

學者認為,高市的最大挑戰仍在中國。三重大學(Mie University)教授岩本美佐子(Misako Iwamoto)指出,日本正「走在美中之間的鋼索上」。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夥伴,過去試圖向北京靠攏的前首相鳩山由紀夫(Yukio Hatoyama)曾激怒華府。岩本認為,高市作為明確右翼人物,若能在不削弱美日同盟的前提下改善對中關係,將成為她的外交成就。

高市與川普在對北京的立場上高度一致,特別是在台灣問題上。今年她訪問台灣並呼籲「攜手應對防衛挑戰」,北京譴責此舉為「危險挑釁」,警告日本在她領導下「正處於十字路口」。隨著中國船艦頻繁出現在尖閣群島(Senkaku Islands,中方稱釣魚島〈Diaoyus〉)海域,日本2022年的防衛白皮書也首次明列中國為「最重大安全威脅」。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