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將展開為期一週亞洲行 《BBC》記者揭潛在風險

川普將展開為期一週亞洲行 《BBC》記者揭潛在風險
美國總統川普即將展開為期一週的亞洲外交行程。(圖/達志/美聯社)

[周刊王CTWANT] 美國總統川普即將展開為期一週的亞洲外交行程,行程包括出席東南亞國家聯盟(東協)峰會、訪問日本與韓國,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備受矚目的雙邊會談。這將是自2019年以來兩人首次面對面會晤,外界普遍認為這次會談將對川普第二任期的中美關係走向產生關鍵影響。

根據《BBC》的報導,川普此行的首要目標是推動新的貿易協議,為美國企業開拓更多市場,同時確保關稅收入流入美國財政部。白宮官員透露,他希望藉此行說服習近平恢復美國農產品進口,放寬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限制,並緩解雙邊貿易緊張。

然而專家指出,美中經濟對抗若進一步升級,將對全球經濟造成深遠衝擊。歷次市場波動顯示,每當中美關係陷入僵局,美國主要股指往往出現劇烈下跌,凸顯雙方經濟的高度依存性。

習近平則計畫在談判桌上展現更強硬的姿態,中國憑藉對稀土材料的壟斷,掌握了對美國製造業的關鍵影響力。稀土是半導體、武器系統與智慧型手機的重要原料。

同時北京對美國農產品的採購暫停,也對川普的農村選民基礎造成壓力。分析人士認為,習近平已從「川普1.0時代」的經驗中汲取教訓,這次更有意承受關稅壓力,以長期策略應對短期衝擊。

觀察家指出,中國或將以「技術與地緣政治」作為談判籌碼。如果華盛頓願意放寬先進人工智慧晶片出口,或調整對台灣的軍事支持,北京可能願意做出讓步。但川普是否會在這些敏感議題上妥協,仍是未知數。一位亞洲外交分析師指出,「川普擅長短線交易,而習近平擅打長線博弈,問題在於,川普能否有耐心等到結果。」

川普的亞洲行首站為馬來西亞吉隆坡,將出席東協峰會。儘管他在多邊議題上興趣不高,但預計會出席一場象徵性的和平簽署儀式,見證泰國與柬埔寨就邊界非軍事化達成協議。

兩國在川普壓力下同意停火,避免影響與美國的貿易談判。東協各國則普遍希望藉川普此行恢復與華盛頓的經貿正常化關係,減輕關稅戰帶來的出口衝擊。

在東京,川普將會見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兩人預計將敲定雙邊關稅協議,美方同意將日本汽車進口關稅從27.5%降至15%,換取日本對美國半導體與製藥業投資達5500億美元。

川普形容高市是「充滿力量與智慧的女性」,外界認為此次會面將是她外交領導力的首次考驗。高市延續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對美友好政策,期盼以「個人外交」維繫雙邊關係。

韓國方面,總統李在明則聚焦於降低對美出口關稅,並希望在川普訪問期間達成協議。然而談判仍受制於川普要求首爾預先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的條件。外界擔心,如此巨額資金外流恐引發韓國金融壓力。

此外,外界仍在揣測川普是否將趁訪韓期間再度會見北韓領導人金正恩。雖然目前並無實質進展,但金正恩近期表示「仍深情記得川普」,使相關傳言甚囂塵上。

在美中關係緊張的背景下,東南亞製造業國家成為最大的受害者。越南、印尼、新加坡與泰國等出口導向經濟體深陷美中供應鏈之間,既依賴美國市場,又無法脫離中國需求。

美國晶片商如美光(Micron)在馬來西亞設廠,也受到關稅政策影響。去年馬來西亞對美半導體出口達100億美元,占美國進口總額近五分之一。各國領袖期盼美中能在會談中找到緩和之道,為地區經濟注入一絲穩定。

川普此行充滿戲劇性與不確定性,對他而言,亞洲週不僅是外交舞台,更是尋求政治勝利與國內支持的試煉。而習近平則以戰略耐心應對短期波動,等待時機反制。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