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費流感疫苗10/1開打 左新右流具雙重防護

公費流感疫苗10/1開打 左新右流具雙重防護

進入流感季節,施打疫苗能大幅降低感染率。疾管署宣布,今(2025)年度的公費流感疫苗自10月1日正式開打,共採購686萬4,910劑三價疫苗;新冠疫苗也同步接種,65歲以上長者、孕婦、幼兒、慢性病患者、醫事與防疫人員等高風險族群務必把握時機,以獲得最佳保護力。

根據監測資料顯示,9月7日至9月13日,全國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達10萬909人次,單週上升10.4%,其中以A型H1N1為主要流行病毒株,顯示社區疫情處於升溫階段。流感疫苗約須2週才能產生完整免疫效果,民眾應於10月完成接種,以因應12月至翌年3月的流感高峰期。

疾管署指出,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全面改採三價配方,原因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確認,自2020年3月以來,全球未再出現B型Yamagata病毒株,並建議各國疫苗配方應予以移除。

經專家會議決議後,國內自今年起全面採購三價疫苗,由國光生技、葛蘭素史克(GSK)、台灣東洋、賽諾菲及高端等5家藥廠供應,並採「先到貨、先鋪貨、先使用」原則配送,涵蓋H1N1、H3N2及B/Victoria病毒株,與先進國家做法相同。

接種作業方面,國小至高中職及五專1至3年級學生將於校園集中施打,以減輕家長與學校的負擔。家長可透過「疫苗接種行政電子化系統(NIAS)」掃描QR code,或點選連結進入專屬頁面完成線上簽署,於截止日前可隨時更新意願;若不使用線上系統也可採紙本方式,以提升校園接種的效率與精準度。

同時疾管署強調,今年10月1日起新冠疫苗將與流感疫苗同步施打,符合資格的高風險對象可選擇同日接種,形成「左流右新」雙重保護。研究證實,同時接種與分開施打在副作用及免疫反應上並無顯著差異,安全性無虞。

針對近期社群流傳「美國CDC不建議接種新冠疫苗」的說法,疾管署嚴正澄清,此為錯誤解讀。事實上,美國疾病管制中心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仍建議高風險族群,包括長者、孕婦、幼兒、免疫低下者、機構住民及醫事人員接種新冠疫苗,只是新增「共同臨床決策」模式,讓醫師與民眾依個人健康狀況評估是否接種,並非否定其必要性。

我國ACIP已參考WHO及各國建議,在秋冬季節提供10類對象注射新冠疫苗,政策方向與國際趨勢一致。疾管署呼籲,流感與新冠疫苗皆經嚴格審查與核准,品質安全可靠,民眾應把握時機,攜帶健保卡與相關證件至合約院所或校園接種,及早建立保護力,共同減輕疫情對社會與醫療體系的衝擊。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