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AI資料中心設立 應提供能源計畫

外界關心是否需要依賴核能來滿足台灣AI用電需求,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認為,當前最重要的是加快對AI用電需求的管理,並要求資料中心在設立時提供能源使用計畫。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今天舉辦「氣候危機,核去核從?全球能源轉型下的核能爭議」論壇。

外界關心是否需要依賴核能來滿足AI用電需求,趙家緯表示,根據官方預測,2050年台灣的總發電量將增長至5700億度,在此情境下,若核能占比達30%,即需提供超過1700億度的電力。這將需要大規模延役既有機組、在現有廠址新建機組,甚至在主要工業區興建小型核能機組。

趙家緯認為,若台灣按照規劃完成光電與離岸風力發電建設,便能為Amazon亞馬遜、Google谷歌及Nvidia輝達等資料中心提供所需的全再生能源電力;他強調,當前最重要的是加快對AI用電需求的管理,並要求資料中心在設立時提供能源使用計畫,採取最佳能效設計,並履行再生能源承諾。

論壇並邀請長期撰寫「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的國際學者、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公共政策暨全球事務學院的拉瑪納博士(Dr. M.V. Ramana),分享長期對核能產業發展及技術風險的研究成果。

主辦單位於論壇後發布新聞稿表示,拉瑪納博士指出,即使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和先進核能技術受到了許多期待,但建設成本與所需時間並不遜色於傳統大型反應爐,且因為規模較小,單位發電量反而產生更多核廢料。

拉瑪納博士指出,2024年底科技業者如微軟、亞馬遜、谷歌等簽署的SMR或核電的購電投資協定,但這些投資金額非常少,如果以實際蓋核電廠所需要的資金相比少之又少;他認為這些科技業者並不關心核電現在的問題,只是為了公關用途。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