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英語 網路聊天搶鋒頭、英國政治諷刺漫畫入題
國中教育會考英語科出現大量生活化試題,例如運用社交平台對話,探討不要搶別人鋒頭的網路禮儀;1970年代英國工人運動政治諷刺漫畫;復活節島生態浩劫的環保議題。
教育部今天透過台北、台中連線,邀請資深教師分析114年度會考英語科試題。新北市永和國中教師蔡鈺伶指出,今年的文本延續往年,題材非常豐富,主題也很多元,考驗學生結合核心素養,分析、思考、推論、圖文轉化的綜合能力。
蔡鈺伶會後接受中央社電訪談到,第35到37題選用1970年代英國政治諷刺漫畫,是較為困難的題組。內容主要是談及工人加薪、縮短工時的訴求不斷,罷工造成政府、企業與一般民眾反彈。
蔡鈺伶指出,題目給出的漫畫諷刺意味十足,圖中人物張開大口象徵「總是在說」,心臟的地方挖空象徵「沒有心」,右手攤開手掌象徵「予取予求」等。學生要看懂圖片,並結合文章擷取大意,了解敘述者的觀點,才能選出正確答案。
被問及這題取材是否過於諷刺工人運動,而有「慣老闆」的問題,蔡鈺伶坦承,她看到時也覺得內容有些爭議,建議未來教師在幫學生複習考古題時,須小心引導,讓學生思考1970年代英國的時空背景,並從不同的角度批判。也可從「媒體識讀」的角度切入,分析文本背後的立場等,不一定都要贊同。
另一個相當有意義的題目,出現在第22、23題組,以網路平台的群組聊天形式,呈現有人不管對方正準備說明結婚大事,只顧著說自己的事情,因而被批評You're stealing someone's thunder(搶他人鋒頭)。
蔡鈺伶表示,當今學生經常使用社交平台,偶爾會出現類似搶他人鋒頭的情形,人際溝通技巧仍待學習,這一題組給予很好的啟示,提醒學生要多關心他人,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也可引導到網路霸凌議題。
第29到31題提供占了一頁半的漫畫,敘述復活節島的居民為了豎立巨石像,大肆砍伐森林,最終導致島上的生態浩劫。
「當最後一批樹木倒下,也是居民消失的時刻。」蔡鈺伶說,漫畫隱喻世人應引以為戒,重視永續發展與環境議題,避免復活節島的歷史重演。考生須根據漫畫內容推論,才能正確作答。
教育部今天透過台北、台中連線,邀請資深教師分析114年度會考英語科試題。新北市永和國中教師蔡鈺伶指出,今年的文本延續往年,題材非常豐富,主題也很多元,考驗學生結合核心素養,分析、思考、推論、圖文轉化的綜合能力。
蔡鈺伶會後接受中央社電訪談到,第35到37題選用1970年代英國政治諷刺漫畫,是較為困難的題組。內容主要是談及工人加薪、縮短工時的訴求不斷,罷工造成政府、企業與一般民眾反彈。
蔡鈺伶指出,題目給出的漫畫諷刺意味十足,圖中人物張開大口象徵「總是在說」,心臟的地方挖空象徵「沒有心」,右手攤開手掌象徵「予取予求」等。學生要看懂圖片,並結合文章擷取大意,了解敘述者的觀點,才能選出正確答案。
被問及這題取材是否過於諷刺工人運動,而有「慣老闆」的問題,蔡鈺伶坦承,她看到時也覺得內容有些爭議,建議未來教師在幫學生複習考古題時,須小心引導,讓學生思考1970年代英國的時空背景,並從不同的角度批判。也可從「媒體識讀」的角度切入,分析文本背後的立場等,不一定都要贊同。
另一個相當有意義的題目,出現在第22、23題組,以網路平台的群組聊天形式,呈現有人不管對方正準備說明結婚大事,只顧著說自己的事情,因而被批評You're stealing someone's thunder(搶他人鋒頭)。
蔡鈺伶表示,當今學生經常使用社交平台,偶爾會出現類似搶他人鋒頭的情形,人際溝通技巧仍待學習,這一題組給予很好的啟示,提醒學生要多關心他人,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也可引導到網路霸凌議題。
第29到31題提供占了一頁半的漫畫,敘述復活節島的居民為了豎立巨石像,大肆砍伐森林,最終導致島上的生態浩劫。
「當最後一批樹木倒下,也是居民消失的時刻。」蔡鈺伶說,漫畫隱喻世人應引以為戒,重視永續發展與環境議題,避免復活節島的歷史重演。考生須根據漫畫內容推論,才能正確作答。
- 記者:中央社記者陳至中、郝雪卿台北18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