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EMBA校友化身中華台北國手 征戰德國世界龍舟錦標賽

政大EMBA校友化身中華台北國手 征戰德國世界龍舟錦標賽
布蘭登堡的夏日湖面,鼓聲如雷、浪花飛濺。2025年7月14日至20日,第17屆國際龍舟聯合會(IDBF)世界龍舟錦標賽(WDBRC)在德國布蘭登堡貝茨湖(Regatta Beetzsee)盛大舉行。國立政治大學EMBA的12位校友,身披中華台北戰袍,分別在50+與60+組別參賽。這場被譽為「龍舟界奧運」的頂級賽事,總共吸引來自33個國家、4,950多位運動員參加,今年並首次延長至6天半的賽程,囊括涵蓋200米、500米、1000米與2000米四種距離項目。

平日是企業創辦人或公司高層,化身成為運動健將同心協力握緊槳柄,將職場轉化為賽場。政大EMBA校友、旅友友旅行社創辦人,同時也是60+男國家隊的隊長謝宏明說「划龍舟的關鍵是節奏與默契,動作必須一致,就像企業團隊一樣,每個人必須目標明確。龍舟比賽不只是體力的較量,更是彼此信任與溝通的極致展現。」

從國手甄選到賽前集訓,經歷14個月的時間,說不累是騙人的,尤其是賽前的最後三個月,幾乎是進入專業運動員級別的密集訓練模式──每週練習三到五次,每次至少一小時。有人笑稱,這比EMBA的課程還嚴苛,雖然沒有燒腦的案例與數據分析,卻有流不完的汗水。

尤其並非專業運動員出身,當這群國手菜鳥抵達布蘭登堡時,看見各國選手陸續報到時,心中難免湧現壓力。來自歐洲、加拿大、澳洲等國的選手,身材高大、肌肉結實,不少人甚至是現役或退役的專業運動員。

「光看對手的體格,就知道這場比賽絕對不好打。」有隊員笑說。但壓力之下,他們也抓緊機會觀察、學習,從對手的基本動作到轉彎策略,甚至在休息區主動和其他國家的划手交流心得。

60+男國家隊的隊長謝宏明笑說其中2000公尺賽事之激烈根本不輸於商場上的競爭。因為船與船之間不僅比速度,更比搶道技巧。「每次轉彎時都像是捉對廝殺,船身差點碰撞,我們和對手的槳直接打在一起鏗鏗作響,也顧不得是否會受傷,就是用盡全力,保持速度專心划船,根本就像電影裡的海盜大戰!」謝宏明笑著回憶。雖然驚險萬分,但也因為這樣的瞬間,讓他深刻體會到競賽的刺激與團隊的默契。

尤其令人驚訝的是,參賽的EMBA校友中竟有好幾位國手是「旱鴨子」,跟在台灣練習時可以穿著救生衣不一樣,雖然也帶著救生衣到了德國,但為了競速、為了團隊榮譽,最後決定不穿救生衣,克服心中對於翻船的恐懼也要下船划槳。

政大EMBA校友、DHL Express台灣顧客服務處資深總監洪春美,則是在50+組出戰並擔任隊長。擁有五年划龍舟經驗的她,形容集訓期間的生活「像過軍旅」。晚上九點就寢、凌晨四點起床到百齡橋練習,回家換裝後立刻投入一天的工作。

「一開始體力不支,中午一定要午休,不然腦袋會突然斷電。」她說,但隨著訓練強度增加,體能反而越來越好,不僅午休變得可有可無,還意外瘦了七公斤。原本賽前她最擔心的,是在全球轉播中被對手海放,甩得太遠沒辦法畫面同框。最終,雖然沒有奪牌,但全程緊咬前方隊伍,讓她笑著說:「值了!」而且也證明,首度參賽的中華隊其實很不賴。

政大EMBA第十屆龍舟隊長、上城文教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林欣霖,同樣擁有五年划龍舟資歷。她最難忘的,不是賽場上的衝刺,而是開幕晚會上舉旗入場的那一刻。「當大會司儀喊出『TAIWAN』,我們穿著中華台北隊制服、手持隊旗和特製龍舟氣球進場,感覺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我們身上。」她說,從來沒想過自己能以國手身分代表台灣出賽,深知每一次揮槳不只是為自己,更是為了國家的形象與榮譽。

除了比賽,德國布蘭登堡的賽場也是各國運動員交流的平台。比賽空閒時,政大EMBA校友們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互相切磋技術、交換紀念品跟隊服,更是展現台灣人熱情文化的交流與友誼。

即使比賽結束不到一個月,這群剛從德國凱旋歸國的政大EMBA校友,已經開始籌劃下一場挑戰-2026年9月在台灣花蓮鯉魚潭舉辦的第15屆IDBF俱樂部龍舟世界錦標賽(CCWC)。這一次,他們將以「政大EMBA」之名參賽,希望用一整年的時間備戰,把在布蘭登堡累積的經驗全部化為實力,期盼這次能划出好成績,為校爭光。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