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永續×再利用:東海工設《%zle》與永續材質圖書館共創綠色展場

為實踐綠色設計理念並推廣循環利用,永續材質圖書館與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系攜手合作,共同打造2025新一代設計展永續展場。圖書館此次不僅出借館藏多件具市場潛力的永續材質展品,支持年輕設計師將永續材料融入創作、落實循環設計的決心;更提供館內專題展示使用的大型保麗龍板,作為展場主要展桌使用,東海工設則針對展桌量身設計懸浮式固定支架,並承諾展後全數歸還圖書館再利用。此舉不僅節省展場資源,亦展現產學合作下資源共享與永續再生的具體實踐。
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系第33屆畢業作品將以《%zle》為主題前進2025新一代設計展。這個主題的靈感來自英文單字「Puzzle」,主題概念是想要傳達「設計的過程就像拼圖,每一塊都是成就完整創作的關鍵」。採用百分比「%」符號取代Puzzle字首「Pu」的發音,同時也意味著年輕設計師們對設計、成長與未來的想像——設計不是一蹴可幾地獲致成果,而必須是從0%開始慢慢拼湊、試錯、突破,最終抵達100%的過程。
從策展過程中就積極與(財)塑膠中心 永續材質圖書館討論如何將永續概念導入展場設計中,最終決議借用館內專題展示區之大型保麗龍展桌,量身設計出展覽用吊掛展架;更借用館內陳列的永續材質作為展出內容的一部分,讓觀展者認識更多具市場價值或發展中之永續材質,讓永續設計走進日常與未來創作中。量身訂製的懸浮展桌不只在新一代展場上大獲好評,東海工設更在展覽結束後,將展桌連同固定結構歸還給永續材質圖書館館內做空間轉換或其他展區規畫之重複使用,展現其對於推廣永續材質開發應用的支持以及循環再利用的決心。
此外,東海工設系也攜手利勤實業(提供回收網布與瑕疵布)、Douxteel(提供再製金屬板)等企業夥伴共同打造展場空間與作品,創造「設計×環保×產學合作」的多贏效益。
亮點作品一次看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系33屆畢業生共33位,透過富有創意的設計思考與細緻的設計技巧相互交流激盪,展現他們對生活與社會議題的獨特見解和貢獻。此次展覽中包含多件新一代設計獎入圍及各大設計競賽獲獎作品。在工藝/家居/材質實驗類,由高鈺荃及張祐瑄兩位學生共同研究開發的〈Indigrove〉,此作品結合藍染工藝與工廠廢棄木屑,打造天然且獨具特色的椅凳與咖啡邊桌。這個作品將工藝概念融入日常生活,並賦予廢棄材質新的生命與價值。
由曾奕鈞設計之〈漁網再生燈具 Luminet〉,以廢棄漁網為材料,賦予其全新的生命,透過獨特的漁網紋理,讓每件燈具都具備獨一無二的特性,並以幾何型態呈現出柔韌與剛硬的視覺張力。耐用性的設計確保產品擁有長久的使用壽命,減少浪費。標準化與相容性則確保燈具能適應多樣的空間與需求,強化使用彈性。將「從海洋到生活」的永續美學,轉化為具體的設計實踐,體現對環境責任的深刻思考與回應。
兩件作品不只獲得循環設計類獎項入圍,〈Indigrove-藍染木屑椅凳〉更獲得與永續循環經濟發展協進會合作辦理的「金點新秀循環設計特別獎」,顯示其透過材料再生與美學展現新詮釋的永續肯定。
東海工設33屆畢業展《%zle》不只是年輕設計師個人成長的拼圖,更是這群即將邁出校園的學子們對社會與環境議題的集體回應。展覽從策劃初期便邀請永續材質圖書館攜手參與,不僅是在資源應用上的合作,更體現彼此對永續價值的共識與實踐精神。透過這樣的跨域協作,讓永續設計不只是概念,而是可被看見、被實踐的行動;期盼每一片設計的拼圖都能拼出一個更美好、更可欲的未來。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520 11:02:54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