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滑手機恐頸部椎間盤病變 醫提醒注意4狀況

暑假過後總會有不少年輕人因頸部疼痛就醫,且常是因暑假長時間姿勢不良玩手機。醫師提醒,近年頸椎椎間盤病變人數上升、年輕化,若有頸部合併肩膀或手臂疼痛等4狀況應就醫。

振興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鐘子超透過新聞稿指出,衛福部健保署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頸椎椎間盤病變人數逐年上升,而且年齡不分老少,甚至呈現年輕化的趨勢。他以統計結果指出,這與電子產品的普及與重度使用有著密切的相關性,統計顯示,全球卻有超過1/3的人面臨持續3個月以上的頸部疼痛,嚴重影響生活。

頸部疼痛大部分是頸部肌肉扭傷引起的,也有一部分是頸椎結構退化所造成的症狀。鐘子超解釋,急性頸部疼痛通常由肌肉扭傷或肌腱損傷造成,可能源於落枕等外力衝擊或不當姿勢。輕微拉傷應在數天內可自癒。

若疼痛持續超過2週,為慢性頸部疼痛。鐘子超提醒,有4種情況需進一步檢查,包含頸部合併肩膀或手臂疼痛,可能因頸椎間盤突出或神經孔狹窄引起,症狀可能突然或逐漸惡化;姿勢不良造成疼痛,常由頸椎退化引起,會隨時間惡化。

鐘子超指出,若晨起或夜間疼痛,可能與頸椎關節退化有關,加上睡眠時姿勢不良或早起受寒,60歲以上的長者較常發生。第4種為合併肢體不適,如疼痛延伸至上臂並伴隨活動不便,需檢查頸椎脊髓神經是否受壓。

保養頸部,鐘子超說,首要避免不良姿勢,如頸部前屈超過20度、後仰超過5度或過度扭轉。他解釋,頸部承受來自頭部重量的受力約5公斤,但頭部前傾角度每增加15度,頸椎所承受壓力會隨之增加5到7公斤,低頭角度達60度時,頸椎所承壓力如1個小學4年級生坐在肩膀上。

也要避免頸、肩部長期固定姿勢。鐘子超說明,頸部肌肉若長期緊繃,會影響局部血液循環,導致肌肉容易疲勞。有些病患脖子後面更會形成「富貴包」或「頸部駝峰」,即是頸胸椎交界處由於頭部的重量壓迫,讓上背部脊椎骨過度彎曲,導致周遭軟組織肌肉和筋膜發炎、沾黏,最後增厚成大腫包。

再來是須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鐘子超指出,運動選擇以快走、游泳、跑步等全身性有氧運動為佳。且若頸部疼痛出現神經學症狀,如手腳無力、感覺喪失或持續疼痛伴隨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噁心等,即應盡快就醫諮詢專科醫師。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