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智慧防汛平台上線 決策零時差提前2小時應變
新北市府水利局今天表示,整合水情系統打造「全時監測、AI判斷、即時推播」智慧防汛平台,讓水利人員透過手機即時掌握水情,決策零時差,應變時間比以往至少提前2小時。
水利局長宋德仁在市政會議簡報表示,過去防汛一遇大雨就須趕赴現場,常顯得被動。新北市因都市密集開發、綠地減少,降雨時逕流量增加,即使規劃雨水下水道或滯洪池,也受限於道路下方管線密布的困難。
水利局說,目前透過16座抽水站預抽,並結合校園、公園透水設施,創造近300萬噸滯洪量能,以因應極端氣候挑戰。搭配AI發展,水情資訊能即時推播到29區公所,提升整體應變效率。
宋德仁舉例,昨天下午短時強降雨,平台已提前預判發揮作用;去年底建置的6處閉路雨絲辨識系統,透過AI學習,在降雨10分鐘達10公釐條件下,比中央氣象署提前16分鐘辨識暴雨,爭取更多預警時間。
此外,水利局選擇12處排水系統複雜地點,建置閉路監視器(CCTV)監控,不再單靠水位計數值。系統也能在大雨過後檢視排水熱區並提出解方,例如永和國光路積水問題,今年經改善後已不再發生。
副市長劉和然表示,智慧防汛平台是未來趨勢,透過AI即時整合與判斷,讓防汛指揮中心宛如移動式作戰所,能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降雨挑戰。
水利局長宋德仁在市政會議簡報表示,過去防汛一遇大雨就須趕赴現場,常顯得被動。新北市因都市密集開發、綠地減少,降雨時逕流量增加,即使規劃雨水下水道或滯洪池,也受限於道路下方管線密布的困難。
水利局說,目前透過16座抽水站預抽,並結合校園、公園透水設施,創造近300萬噸滯洪量能,以因應極端氣候挑戰。搭配AI發展,水情資訊能即時推播到29區公所,提升整體應變效率。
宋德仁舉例,昨天下午短時強降雨,平台已提前預判發揮作用;去年底建置的6處閉路雨絲辨識系統,透過AI學習,在降雨10分鐘達10公釐條件下,比中央氣象署提前16分鐘辨識暴雨,爭取更多預警時間。
此外,水利局選擇12處排水系統複雜地點,建置閉路監視器(CCTV)監控,不再單靠水位計數值。系統也能在大雨過後檢視排水熱區並提出解方,例如永和國光路積水問題,今年經改善後已不再發生。
副市長劉和然表示,智慧防汛平台是未來趨勢,透過AI即時整合與判斷,讓防汛指揮中心宛如移動式作戰所,能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降雨挑戰。
- 記者: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3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