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扼肝抵心 北榮14小時「拆彈」體外清肝再植回

53歲潘女士例行健檢發現1顆惡性腫瘤,盤根錯節緊緊扼住肝靜脈與下腔靜脈,直抵心臟;北榮以全球少見手術,在體外清除肝腫瘤再植回,外科醫師14小時「拆彈」助她重生。

潘女士今天在台北榮總舉行的記者會,回憶起去年6月,拿著病理報告,「惡性平滑肌肉瘤」猶如晴天霹靂,擊碎她的世界;傳統化學與放射治療,僅能苟延殘喘,唯有手術才能一勞永逸,但腫瘤位置極度危險,讓眾多醫學中心搖頭,根除手術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潘女士不願向命運低頭,她今年3月底赴北榮求醫,點燃奇蹟火花。北榮移植外科主治醫師劉君恕將這場手術比喻為「拆除一顆充滿引信的炸彈,稍有不慎,便將引爆」,面對肝臟血流控制、靜脈重建、心臟與下腔靜脈腫瘤切除的層層關卡,每步都如履薄冰。

大膽而精密的構想在劉君恕腦海成形,將肝臟從體內完整取出,在體外進行精準腫瘤切除與肝靜脈重建,同時心臟外科團隊啟動體外心肺循環,切除位於下腔靜脈及右心房腫瘤,並重建下腔靜脈,最後將煥然一新肝臟重新「歸位」,電影般情節卻是潘女士生命藍圖。

經過無數次沙盤推演,與潘女士及家屬充分溝通手術風險,潘女士仍給予堅定不移信任,一場「拆彈」手術在今年4月9日登場,架起體外心肺循環機,醫療團隊以「賓士傷口」劃開腹部,小心分離肝臟與下腔靜脈,留下部分貼近心臟腫瘤後,肝臟被取出,在保存液中等待重生。

劉君恕分享當下肝臟移植團隊爭分奪秒,在體外對肝臟進行腫瘤切除,心臟外科團隊同時切除下腔靜脈及右心房腫瘤,再快速將肝臟重新植回體內,整場手術歷時14小時,與死神搏鬥終獲勝。潘女士術後至今,狀況良好,無任何復發跡象,她更成為全球醫學文獻鳳毛麟角的存在。

劉君恕說,惡性平滑肌肉瘤是少見具侵略性惡性腫瘤,源自平滑肌細胞,所以在身體任何部位都會發生,確切病因尚未明確,但基因突變、遺傳疾病均被視為可能危險因子;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口僅1至2例,好發於40至60歲族群,其中女性患上子宮惡性平滑肌肉瘤機率較高。

由於確切病因不明,目前沒有已知有效方法可完全預防,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已知風險因素,如盡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放射線暴露,可能對整體健康有所幫助。劉君恕提醒,若發現不明腫塊或異常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以爭取最佳治療時機。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