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歲女腫瘤長進心、肝臟!北榮完成罕見手術

台北榮總也完成全球罕見「肝臟自體移植合併體外心肺循環」的高難度手術。(圖/北榮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一名53歲潘女士在健檢時發現體內出現惡性腫瘤,但盤根錯節,扼住肝靜脈與下腔靜脈,直抵心臟,病理報告為「惡性平滑肌肉瘤」。而台北榮總也完成全球罕見「肝臟自體移植合併體外心肺循環」的高難度手術。
台北榮總一般外科主任王心儀提到,今年3月患者前往求診時,也聯繫肝臟移植專家劉君恕,計畫將肝臟從體內完整取出,在體外進行精準的腫瘤切除與肝靜脈重建;同時,心臟外科團隊啟動體外心肺循環,切除位於下腔靜脈及右心房的腫瘤,並重建下腔靜脈;最後,再將煥然一新的肝臟歸位。
劉君恕說,手術進入最為關鍵的「體外」階段,肝臟移植團隊在體外對肝臟進行精準的腫瘤切除,並利用冰凍保存血管,完美重建受損的肝靜脈。
心臟外科團隊則切除了下腔靜脈及右心房的腫瘤,並以牛心包膜重建了下腔靜脈。劉君恕指出,由於體外心肺循環機的運行時間限制,移植團隊必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將肝臟重新植回體內。

整形外科醫師石育仲提到,以顯微手術接回兩條肝動脈,心臟外科也結束了長達5小時的體外循環。個案是結合肝臟自體移植與心臟外科體外心肺循環的同步腫瘤切除,這也是全球醫學文獻中鳳毛麟角的存在,特別是針對血管平滑肌肉瘤的案例,更是屈指可數。
劉君恕指出,術後至今6個月,個案狀況良好,無任何復發跡象。
劉君恕表示,惡性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 LMS)是一種罕見且具侵略性的惡性腫瘤,源自平滑肌細胞,因為這些細胞存在於身體許多部位,如子宮、胃腸道或血管壁等,所以在身體任何部位都會發生。
劉君恕提到,其確切病因尚未明確,但基因突變、遺傳疾病、曾接受放射線治療的區域及某些化學物質暴露均被視為可能的危險因子。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口中僅約1至2例,好發於40至60歲族群,其中女性患上子宮惡性平滑肌肉瘤的機率較高。
由於發展迅速且不易察覺,早期診斷與治療至關重要。治療方式取決於腫瘤的部位、大小、是否擴散以及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包括手術、化療、放療、標靶與免疫療法等,唯有根除性切除手術被公認為治癒方法。
劉君恕說,確切病因不明,目前沒有已知的有效方法可以完全預防惡性平滑肌肉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已知的風險因素,例如盡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放射線暴露,可能對整體健康有所幫助。醫師提醒,若發現不明腫塊或異常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以爭取最佳治療時機。
相關新聞
長榮空服傳罹患「史迪爾氏症」!症狀一次看
長榮空服抱病上班猝死!遭疑未啟用MedLink 衛福部長曝關鍵作用
黑心豬腸「檢舉→下架」空窗期4個月!石崇良認:處理過程有瑕疵
- 記者:nownews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