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 海大展現海洋能研發與應用成果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於10月29日至31日在臺北南港展覽館1館盛大登場。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年年參與這場亞太區指標性的產業交流平台,本次於1樓K區1116展位展示在海洋能源技術的最新研發成果與實體技術項目,並攜手產學合作企業展示專業技術,期望為台灣海洋能源產業發展提供更多前瞻技術與跨領域合作機會,助力台灣邁向低碳智慧的永續未來。
本次展出聚焦於海大在海洋能與離岸風電領域的成果,包含機械系溫博浚教授運用「無人機影像偵測技術」,透過三維影像建模技術與熱影像來對應出感測風電機組缺陷位置,並利用光流法追蹤葉片的運動軌跡,檢測葉片內部結構破損、軸承偏移及葉片振動等缺陷。該技術適合遠程監控大型風力發電機,並實現早期故障預警,能有效降低維運成本並提升風機的運行效率與安全性。
此外,在經濟部能源署計畫支持下,機械系周昭昌教授團隊與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通力合作,透過風況與儲能的無線數據擷取與監視系統,驗證風電與光伏發電結合國產液流電池的表後儲能應用。該技術不僅能夠驗證國產緊縛型液流電池的性能,這座結合風能、光伏能源與液流電池儲能技術的案場也是分散式儲能及微電網的關鍵示範場域。
光電系李弘彬教授則與永記造漆公司合作開發低表面能抗海生物塗料,並實際在基隆小艇碼頭試驗區架設風電機樁進行現地試驗,將防腐塗層與電流保護技術結合提升海上風機鋼樁的耐久性。透過目視檢測與水下電位量測方式,觀察不同塗料在現地環境下的緻密性及生物附著程度,證實塗料具有防水、防污與自潔功能,可達到離岸風機防蝕及防汙效果。該漆料並可用於船舶及實驗浮筒的底漆,提升設備使用壽命。
海大產學營運總中心本次也邀請產學合作廠商共同展出。綠流體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專注於節能冷鏈產業,透過水產品供應鏈展現其從消費端驅動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產業鏈的責任採購,期望以更低碳更天然的技術如:無毒、抗菌的天然熱傳液體(Bio-Primary)、超低溫應用、HHTC Group Inc.抗凍蛋白技術等,與友商企業合作推動全球食品供應鏈優化。
台灣水研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其「脈衝冷卻水路清洗機」,不僅能高效去除冷卻水路中的水垢與銹,提升製品品質與生產效率,並延伸應用至AI servo 伺服器液冷系統、太陽能發電廠電控櫃水冷卻器、船舶及遊艇引擎冷卻器及板式熱交換器的清洗等,廣泛應用於各個行業的「冷卻與加熱」。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持續以研發創新與產業連結為核心,推動海洋能源技術走向應用實踐。誠摯邀請業界專家與民眾於10月29日至31日前往南港展覽館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參觀K區1116展位,見證海大在永續能源領域的創新實力。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029 16:14:46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