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偏鄉傳愛 跨域師資生展開13天服務之旅

中國文化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於114年度執行教育部「大學師資生實踐史懷哲精神教育服務計畫」,由范欣華助理教授帶領,8位來自不同學系的師資生於7月2日至18日深入新竹縣立精華國民中學,展開為期13天的偏鄉教育服務行動,並於日前舉辦「教育服務心得分享會」,展現團隊以跨域整合教學回應在地需求,以實際行動體現史懷哲「關懷生命、奉獻社會」的教育精神。
此次服務以「跨領域融合教學」為核心理念,結合英文、數學等主要學科與體育、國樂、心理輔導及地理等多元課程,設計出兼具趣味與啟發的教學活動。體育課除籃球外,更引入偏鄉少見的「木球」運動,培養學生合作與策略思考能力;音樂課以流行歌曲為媒介,帶領學生探索傳統國樂之美,並設計「二胡體驗」課程,讓孩子親手感受民族樂器的韻味;心理輔導課則以「情緒藝術創作」為主題,鼓勵學生以色彩表達情感、認識自我。
師資生們運用遊戲化教學、桌遊互動、快問快答等多元策略,營造活潑熱烈的課堂氛圍,讓學習在歡笑與挑戰中自然發生,充分展現文化大學師資生的創意與教學能量。
參與服務的師資生們表示,這次偏鄉教學經驗讓他們對「教育現場」有更深刻的體悟。教科三張智恩同學首次教授英文課,她分享:「雖然緊張,但遊戲式教學讓學生反應出乎意料地熱烈,那些真實互動是我最珍貴的學習。」體育四李昀靜同學將英文結合籃球教學,學生紛紛表示「英文變得更有趣」,讓她體會跨域教學的力量。教科四阮子濬同學帶領學生體驗木球,他說:「看到孩子們專注又開心地練習,讓我明白體育課也能培養團隊精神與責任感。」
音樂碩三陳妤婷同學運用流行音樂引導學生學習國樂,並設計二胡實作課程,她指出:「在動手體驗中學音樂,學生不只是聽,而是真正理解文化。」教育三陳政維同學以「兔子消消樂」設計數學遊戲,看著學生為解題熱烈討論,他說:「遊戲化學習不只是好玩,更能提升專注與動機。」心輔三羅妤珽同學觀察到學生學習節奏的差異,體認到「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看見」;教育四蕭于宸同學則表示:「老師的任務不只是教會,更要讓學生想學。」
成果展以照片、文字與學生作品記錄服務歷程,於9月26日的心得分享會上,師資生們以真摯情感回顧服務點滴,從備課的緊張、第一堂課的忐忑,到與學生建立信任的溫暖瞬間,這些成長片段化為動人的故事,感動在場師生。
范欣華老師表示:「這次計畫讓師資生在真實場域中磨練教學能力,更啟發他們的教育使命感與社會責任。」她強調,文化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將持續推動兼具「教育意義」與「社會參與」的服務計畫,培養更多具熱忱、創新力與行動力的未來教師,讓教育關懷的種子持續萌芽。
范欣華老師認為,偏鄉教育服務不僅是一場短期行動,更是一場深刻的教育實踐。師資生們以行動詮釋「教育的本質是關懷」,在服務中看見孩子的潛能,也重新體悟「成為老師」的意義。未來,文化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將藉此計畫,鼓勵更多青年教育工作者以專業與熱情投入教育現場,持續傳承史懷哲精神,讓愛與知識在每一間教室裡發光。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031 11:18:45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