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搖滾現場:中教大邀請老諾創辦人分享音樂祭的時代脈動

走進搖滾現場:中教大邀請老諾創辦人分享音樂祭的時代脈動
音樂祭,不只是舞台上的表演與燈光秀,它是世代情感的集體記憶,是社會文化的縮影,也是城市脈動的直接展現。從黑膠唱片到大型戶外音樂祭,音樂載體雖在變,但每一個節拍、每一首旋律都反映著不同世代的生活樣貌與精神節奏。

每一場音樂祭都是一場文化盛宴,不僅讓人聆聽音樂,更讓人看見時代的影像,感受社會流動下的情感共鳴。對年輕世代而言,是探索自我、連結世界的窗口;對音樂人而言,它是夢想實現、理念傳達的重要舞台。

臺中教育大學流行音樂跨領域學程於114年10月17日邀請「老諾Live House X 浮現藝文展演空間」及「浮現祭」創辦人陳信宏(老諾)先生蒞校,以《音樂祭的時代樣貌》為題,帶領學生從文化、產業與歷史的角度,剖析音樂祭如何成為不同世代的文化符號。

老諾老師以1960至70年代臺中海線地區的音樂風氣為起點,回顧臺灣在西洋音樂影響下,如何逐步發展出獨立音樂與現場演出文化。他指出,「從黑膠、CD到音樂祭,音樂載體不斷變化,但它始終反映著每個世代的生活樣貌與精神節奏」。

此外,老諾老師也分享了策劃「浮現祭」、「搖滾台中」與「濱海祭」的實務經驗,解析不同音樂祭在市場定位與文化策略上的差異。他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親身參與音樂活動,體驗現場文化的力量與價值。

流行音樂跨領域學程白紀齡老師指出,本次講座讓學生更加了解音樂祭的文化意涵與產業運作,同時激發他們思考未來在音樂領域的多元發展方向。臺中教育大學流行音樂跨領域將持續推動產學合作,協助學生從理論走向實務,為臺灣音樂產業培養新生代人才。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