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設施引領農業升級 第2屆傑出設施農業之星亮眼出爐

智慧設施引領農業升級 第2屆傑出設施農業之星亮眼出爐
農糧署為推動設施智慧化與永續經營理念,打造具韌性的現代農業體系,自106年起迄今累計輔導農民興建結構加強型溫網室設施已達2,852公頃,並積極推動智能防災設施與創新經營模式,以提升生產效能、促進產業升級。為肯定在設施農業深耕創新的優秀農民,農糧署訂於12月10日假嘉義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行「第2屆設施農業之星」頒獎活動,表揚10位標竿農民,期能激勵更多農民投入設施栽培,共同展現智慧農業與永續經營的成果。

評審團走遍全臺嚴選,設施農業菁英齊聚

農糧署說明,本屆評選採書面審查與實地訪評2階段方式辦理。自全國48名報名者中,初審擇選20名入圍者,再由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團隊,自今年3月至9月間期間深入全臺各地進行實地評鑑。評選過程以經營規劃、設施與設備應用、作物栽培管理及經濟效益等4大面項進行評分,歷經兩年的評選訪視,最終遴選出10位表現優異的得獎者,並依其經營特色設立「菁英獎」、「智能獎」及「效益獎」3大獎項,充分展現臺灣設施農業的多元發展。

管理卓越-菁英獎菁英獎得主展現卓越的整體規劃與經營成效,堪為產業典範。得獎者如下:

臺中市新社區劉啟葦-建置全臺首座水簾立體香菇栽培場,菌絲良率提升至95%,產量可達傳統6倍。桃園市八德區邱冠鈞-以整合式產銷體系建立高效率蔬菜供應鏈,導入乘坐式農機並打造「桃城蒔菜」品牌。金門縣金湖鎮張斯翔-建立離島最大有機設施蔬菜產區,導入節水滴灌與冷鏈系統,落實永續產銷。臺中市新社區詹侑宏-採環控與微氣象技術提升文心蘭種苗良率至95%,穩定外銷至日本與澳洲市場,展現外銷實力。

環控應用-智能獎智能獎為善用智慧化環控生產,對於穩定作物產量與品質技術精進。得獎者如下:

南投縣名間鄉程勝庸-整合AI感測技術與雲端警示系統,推動瓜果類智慧化栽培,並以精準灌溉達成節水目標。宜蘭縣三星鄉林塘御-開發青蔥數位系統及AI監測,結合環控設施、天敵釋放與精準蟲害管理,突破傳統青蔥露天栽培限制,年生產可達5.5期作。彰化縣福興鄉陳照委-透過離地栽培與數據化管理生產網紋洋香瓜,並結合品牌行銷與導覽推廣,打造科技農業新世代。

省工設施-效益獎效益獎得主以創新模式大幅提升生產效益,是農民投資設施的重要示範。得獎者如下:

南投縣埔里鎮張佳宏-以循環經濟為核心,導入再利用系統及智慧害蟲監測,用於蔬菜種苗生產,每公頃年產值高達530萬元,展現智慧育苗場的高效益經營模式。桃園市新屋區宋木森-打造有機短期葉菜王國,以企業管理整合1,000餘棟溫網室,導入自動灌溉與智慧排程,節水省工並達年產3,000公噸。高雄市美濃區曾文泰-以鋼構設施與自動化感測技術栽培蜜棗,成功調節花期與延長產期,確保穩定收益與高生產效能。

設施農業之星,邁向智慧韌性

農糧署強調,設施是推動臺灣農業邁向智慧化、精準化與永續化的重要力量。未來將持續推動智能防災設施型農業,結合科技創新協助農民提升韌性與生活品質。透過表揚傑出農民的努力與貢獻,傳遞土地的溫度與耕耘的力量,讓更多青年願意返鄉扎根,邁向智慧韌性的永續農業。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