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勇奪花蓮縣環境教育雙特優 永續行動鏈結社區、邁向國際

「第10屆國家環境教育獎」花蓮縣地方初審頒獎典禮於2025年11月21日在花蓮縣環境教育數位中心舉行。國立東華大學與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白益豪主任分別獲得學校組與個人組特優,由白益豪教授代理受獎,將代表花蓮縣角逐全國賽。
以永續願景推動校務治理 建立全校性環境教育架構
東華大學自2020年即以ESG為核心提出永續願景藍圖,結合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延伸為2030八大願景方向:健康福祉、能力建構、行動實踐、領導示範、科技創新、資源效益、全球布局與氣候行動,與環境教育八大領域相互契合。
2024年徐輝明校長上任後,進一步將SDGs全面納入教學、研究與校務治理,成立永續發展中心並建立跨部門協作架構,自上而下深化教學永續、環境永續與地方永續三大目標,逐步形塑「永續大學」的核心價值,擴大東華在地方、全國與國際層面的影響力。
環境教育行動深化校園永續 以科技與制度提升韌性
東華以SDGs主題推動課程轉型,開設「韌性城鄉與防災調適」、「碳中和」、「永續金融」等特色學程,培養學生跨域能力與系統思維。
校園永續行動亦同步展開:
太陽光電建置入選教育部綠色校園示範案,2024年屋頂與車棚太陽能板全面推動,發電量達全國學校前3%,預估2050年可供應校內逾50%用電。
無塑校園與智慧回收系統 提升資源循環與垃圾減量。
校園生態復育新增生態池、原生植栽與減碳指標管理,並將淨灘、公民科學調查、保育體驗納入課程,讓節能環保成為校園日常。
深耕部落與社區 永續行動向下紮根
東華大學長期透過USR計畫與花蓮部落、農村與沿海社區建立合作網絡,推動地方創生、文化傳承、偏鄉教育與生態保育。
協作行動包括原生植物復育、社區環境教育、蛙類生態調查與海龜救護等公民科學實作,使研究與教學走入生活、走入社區。綠能教育串連社區 擴散永續實踐力
白益豪主任長期投入能源循環、廢棄物能源化、節能減碳與低碳生活倡議,推動社區綠能建構、淨零教育推廣,引導學生參與USR工作並與在地合作,使資源循環與永續理念真正落地社區,以專業知識轉化行動,實踐共好共榮。
永續績效受國際肯定 東華邁向全球舞台
綜上述目標與全校戮力推動執行,東華大學於2024年多項國際排名表現亮眼:2025年THE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東華大學整體排名獲選全球第301-400名,「SDG 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全球第65名,國內第5名,「SDG 15保育陸域生態」全球第91名,國內第3名,「SDG 12責任消費與生產」全球第101-200名,國內並列第6名,「SDG 14保育海洋生態」全球第101-200名,國內並列第3名,更入圍 2025 THE 亞洲高等教育「最佳領導管理團隊」獎;2025年世界大學實質影響力(WURI)於「創新大學」全球71名,「危機管理」全球6名,「科技發展與應用」全球22名,「全球挑戰的永續發展策略」全球17名,展現卓越創新與治理實力,彰顯在永續發展目標上的努力成果,獲得永續治理的國際高度肯定。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121 17:02:18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