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專欄】炮灰會出現在台灣的天空?
張亞中/孫文學校總校長、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
近日我發表一文,題為〈耗材台灣正在上演〉,引起不少關注。知名軍事戰略家張競先生隨即打來電話,說了一句震憾的話:「平時是耗材,戰時是炮灰」,道盡當今台灣的可能命運。
台灣正在進行「漢光41號」演習,號稱為因應解放軍攻台的年度防衛操演。然而從演習內容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一旦戰事爆發,台灣的命運恐怕不是勝敗之爭,而是全島陪葬的浩劫。政府演練的不是「如何避免戰爭」,而是「如何延遲挨打的韌性」與「如何進行城鎮巷戰」,其基本前提就是:戰爭無可避免,登陸幾成定局,而人民要準備打到最後一兵一卒。請問,這樣的設定,是要保衛家園,還是要讓台灣成為東亞的烏克蘭?成為下一個加薩走廊?
此情此景,歷史何其相似?1945年,納粹德國首都柏林陷落前夕,希特勒號召全民死守,將少年編入「國民突擊隊」,讓婦女搬運彈藥、男孩扛起火箭筒,與蘇聯紅軍展開「最後的抵抗」。結果是幾十萬平民傷亡於戰火,柏林成為廢墟。2022年起的俄烏戰爭,美國喊著挺烏克蘭,但美軍不出兵,北約不捲入,武器倒是不斷運進去。結果是烏克蘭死傷慘重、基礎建設毀滅,至今仍陷於泥淖,和平無望。
這兩個歷史片段,是賴清德要引領台灣的命運?當我們看到民進黨政府不斷將焦點放在「如何抗中」、而不是「如何避戰」,將城市當作戰場設計圖的空間,我們怎能不寒而慄?
六月上旬舉行的「美日台大兵推」,知名評論人郭正亮教授揭露內容:「大陸組」全面進入我十二浬領空、領海,「台灣組」回應竟是「不開第一槍」,不願開啟戰爭,只會乾等「國際支援」與「美軍介入」。那請問:如果美國不來呢?或來了一下就跑了,怎麼辦?其它不說,光是能源問題,台灣的天然氣儲量僅7到11天,一些電力網殺手的石墨炸彈就足以讓全台陷入黑暗。那時候,不要說F-16、雄三飛彈,連手機、冰箱、電梯都無法運作。
著名評論人邱毅教授更點出「淡水河阻絕鏈」的戰略荒謬:既然已認定解放軍可以登陸,且能長驅直入攻入台北,是否已形同承認「制空制海皆失」?倘若如此,我們想問:既然城鎮巷戰已成必然想定,那麼賴清德總統的兒子是否願意回台參戰?那些成天喊台獨、叫抗中的綠營政客,是否願意將子女送上戰場?那些高喊反共的黑熊青年,是否願意穿上軍服、扛起槍枝,去守住淡水河道、去堵住台北市區的每一條街巷?
當然,還有一個可能的歷史場景,1895年,「台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面對日本近衛師團登陸後,一言不發,棄職逃離。現在那些熱衷於操弄兩岸敵對的綠人,也可能會早早搭上美國包機,逃離戰區。
賴清德與民進黨是殘忍的,他們當前的政治走向與軍事部署,是讓平民百姓留在地雷陣與空襲火網之中,人民與建築會燃燒於台灣的天空之下,化為灰燼。台灣如果不幸走上這條悲劇之路,只有一個理由:台灣的領導人太壞,有一群人太蠢。
台灣不應是籌碼,不應是耗材,更不該是炮灰。兩岸之間需要的是理性對話與政治協商,而不是以毀滅台灣為代價。倘若賴清德仍不願放下台獨神主牌,不斷升高兩岸敵意,那麼炮灰,終將出現在台灣的天空中。台灣,有必要承受這樣的結果嗎?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張 亞中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