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啟聖專欄】誰讓洪秀柱去了北京紀念抗戰?
何啟聖/資深媒體人
部份中國國民黨人赴北京參加九三閱兵,其中最受矚目的,自然是前主席洪秀柱。一時之間成為輿論矛頭所向。許多人直覺批判她「親中」、「投降」,彷彿這一切只是個人選擇的錯誤。但我們若只停留在指責洪秀柱,恐怕忽略了更深的問題:為什麼會有人認為必須到北京去參加所謂的「抗戰勝利閱兵」?這真只是洪秀柱一人的「親共」行為,還是因為台灣的政治環境長期迴避抗戰記憶,造成歷史表述的真空,使得部分人士選擇將自己的存在感寄託於北京的舞台?
這個缺口,正是民進黨政府長年以來刻意迴避、甚至封印抗戰史的政治選擇。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80週年,本應是中華民國的重大歷史時刻,是屬於國軍數百萬將士與百姓的血淚犧牲,更是國際社會承認中華民國是二戰戰勝國的根據。理應在台灣有隆重的紀念,有莊嚴的儀式,有教育與傳承,讓世人看見「真正的抗戰主體是國軍」。
但在民進黨的執政下,這樣的紀念卻消失了。為了避免觸碰「中國」二字,為了不去強化「中華民國」的歷史存在,民進黨選擇在這些日子裡保持沉默。於是,當北京高調籌備閱兵,邀請世界各國領袖來看「中共抗戰」,台灣這邊卻異常安靜。民進黨不敢說、也不願說。這種政治上的閃避,等於是把原本屬於中華民國的歷史舞台,拱手讓給了中共。
也因此,當台灣官方缺席時,有人選擇轉向北京尋求「舞台」。洪秀柱自己就強調,此行是「出於民族情懷」,希望「緬懷抗戰犧牲,勿忘歷史教訓」,並堅稱並非承認中共立場。換句話說,她之所以要去北京,是因為她覺得在台灣無法好好紀念抗戰,唯有藉著參加大陸的閱兵,才能表達自己的歷史情感。這樣的理由,表面看來似乎合情合理。
然而,正因為她明知要紀念抗戰,卻選擇在錯誤的舞台上登場,才更令人失望。北京的閱兵並不是單純的紀念儀式,而是一場政治工程。它的目的不是紀念國軍,而是要竄改史實,把「抗戰正統」的角色替換掉,把原本屬於中華民國的歷史功勞,徹底據為己有。洪秀柱縱然懷抱「民族情懷」,最後卻只能成為中共政治敘事中的布景。
國民黨的靈魂在抗戰。八年浴血,正是國軍承擔了正面戰場的犧牲,正是蔣中正領導的中華民國軍隊迎戰日軍精銳,死傷數百萬。中共在抗戰中,主力並非正面迎戰,反而是利用游擊與保存實力,甚至毛澤東還不止一次「感謝日本侵華」,說若非日本,中共不可能坐大。這些歷史資料,白紙黑字。
洪秀柱若真心記得這段歷史,就該明白,北京的閱兵不是在緬懷國軍,而是在竄改國軍。她選擇出席,不僅是對抗戰先烈的背叛,更是對國民黨歷史的矮化。更荒唐的是,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僅以「個人行為」帶過,不敢展現黨的基本立場。這樣的國民黨,還有什麼資格談「正統」?
於是,我們看到一個荒謬的局面:民進黨缺席,國民黨投降,中共得利。
民進黨政府不紀念抗戰,把歷史留白;洪秀柱等人跑去閱兵,把歷史送給中共。雙方一個閃避、一個投降,最後讓北京在國際上輕鬆塑造「抗戰正統」的敘事。這種「雙重錯位」,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抗戰不僅是歷史,更牽動國際認知與台灣人民的身份認同。一旦台灣人都只聽到中共版本的抗戰史,中華民國的存在意義,就會被一步步侵蝕。
因此,國民黨若還想保有靈魂,就必須明確劃清界線,並建立制度性的規範,避免未來再有人以個人名義參與北京的政治表演,傷害黨的歷史與價值。民進黨政府則必須改變,勇敢紀念抗戰,勇敢告訴國際:「中華民國才是抗戰主體」。否則,台灣將永遠失聲。
歷史是血與火換來的正統,不是可以用沉默逃避,更不是可以用投降交易。洪秀柱赴北京是錯,但更錯的是民進黨的缺席。當藍綠一同放手,最後得到掌聲的,只會是中共。那一天,真正的國恥,將降臨在這片土地。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洪秀柱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何啟聖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