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Vtuber蘿莉皮到毒舌評論,做自己才是最大流量密碼的社長Kuma

[周刊王CTWANT] 在這個「三秒滑掉一支影片」的短影音時代,誰還敢用「講話很毒、內容有爭議」來經營頻道?但社長Kuma敢,而且成功了。
在《尷尬專訪中》第14集中,這位身兼日文翻譯、攝影師、咖啡職人背景的YouTuber—社長Kuma,一邊笑談蘿莉皮企劃背後的「認真搞笑」,一邊揭露自己如何從無數爭議與風波中存活下來,成為網路評論圈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蘿莉皮只是開場,嘲諷與反諷是Kuma的創作語言
被問到愚人節推出的Live2D蘿莉角色皮膚,社長Kuma爽快承認:「本來就想胡鬧啊!」他認為,既然Vtuber文化在台灣已經流行多年,那就應該來一場「反向操作」的玩笑。於是他認識了Live2D設計師,真的把角色畫出來、動起來,一天之內「惡搞上線」,還真的爆了。
「這個圈子很多人很在意形象,但我想表達的是,不需要那麼正經八百也可以有觀點、有娛樂。」Kuma解釋,這場蘿莉皮企劃不只是搞笑,背後其實也夾帶著對創作者過度自我形象管理的嘲諷。
爭議是流量?那要看你扛不扛得住
Kuma從不避談自己頻道的「炎上」歷史。他提到:「我拍的東西常常都會踩線,但我踩的不是別人的線,是觀眾的想像線。」
舉例來說,曾經一段影片談及某知名網紅的事件,他甚至親自到對方店裡消費,並用實際畫面與真實感受進行評論。結果影片一出,不但被對方粉絲檢舉,甚至還引起PTT鄉民開罵。「這種時候你要問自己,你是為了觀眾的喜歡而創作,還是為了說出自己的觀點?我選後者。」
他也坦言,曾經收到過正式的律師函與提告威脅,當時的他也不是完全無所畏懼,「有怕,但更怕的是如果我連說話的空間都不敢捍衛,那我創這個頻道幹嘛?」
你會喜歡我的內容,不如你喜歡我這個人
在被問到YouTube演算法時,Kuma一語道破:「現在的演算法根本不看訂閱,只看你有沒有讓人多看三秒。」他指出,與其經營流量,不如經營人格,「觀眾只要喜歡你這個人,你拍什麼他都願意看。」
這也正是他目前的創作核心—不是話題導向,而是人格導向。「我希望未來有一天,我阿公阿嬤也能看得懂我的影片,不是因為簡單,而是因為『人味』。」
創作自由才是真正的KPI
在節目後段,Kuma提出了一個非常值得所有創作者省思的觀點:「創作自由,就是你累積到一定人氣後,不管拍什麼都有觀眾願意看。」
他認為,現今許多YouTuber追求的不是創作自由,而是「演算法的寵愛」。這也是他決定逐漸轉型的原因之一。他透露,目前正在構思一檔更平易近人、甚至是長輩都能欣賞的系列節目,「不是轉型,而是再一次從0開始,回到創作的初衷。」
女僕裝上身只是開始,實體活動也要玩出新花樣
除了頻道內容,Kuma也不斷嘗試跨界整合。他透露即將於6月1日在台北舉辦「一日女僕」活動,屆時他本人將親自穿上女僕裝、以「Kuma式女僕」身份與粉絲互動。「我不是想扮可愛,是想扮演一個Kuma世界觀裡的反差角色。」他笑說,搞不好粉絲還能點到喬瑟夫語錄的語音包。
從「直球對決」到「社會的鏡子」
節目尾聲,Kuma誠懇地說:「我知道我講話快、又酸又衝,有時候觀眾會覺得我是不是在開地圖砲,但我真正想做的是『用嘴巴去為沒人敢講的聲音爭一口氣』。」
他自喻為「內容世界的掃地僧」,沒有華麗背景,也不是主流媒體出身,但願意用真實語氣講觀眾內心的那句「我早就這麼想」。
【尷尬專訪中】這集的Kuma專訪,不只是爆料與笑料交織,更是一場「內容邊界」與「創作自由」的深度對談。這集節目,讓我們看見一個YouTuber如何在真實與虛構之間,打造一條屬於自己的網路戰場。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