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野生動植物和牠們的棲地發生了什麼事?(下)
到底!野生動植物和牠們的棲地發生了什麼事?(下)
台灣地球日|吳宜靜、鄭安珉、許瀞文編譯;林大利、彭瑞祥審校;稿源:Earth Day Network
造成物種滅絕的因素有那些?
1. 過度獵捕:包括飲食、使用或裝飾用途;以及娛樂性狩獵活動。
2. 棲地流失
棲地破壞:一台推土機駛過,樹木應聲倒下,這可說是關於棲地破壞最具代表性的畫面。填平濕地、疏浚河道、農業開墾和砍樹等等,是人類直接破壞棲地的方式。
棲地破碎化:許多陸域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被馬路和其它人為設施切割成零碎的區塊。水生物的棲地也因為水壩和水道建設,而面臨相同命運。這些破碎的棲地可能太過分散、或是沒有大到足以支撐動物找到伴侶或食物來源。另外,棲地破碎化及消失也對遷徙性的動物造成影響,這些動物在遷徙的過程中,可能無法找到地方休息或覓食。
棲地劣化:污染、外來入侵種、干擾生態系運作(如介入自然野火)等因素,也是導致棲地劣化的原因,讓棲地無法維繫原生生物的續存。
3. 氣候變遷
氣候變遷不僅改變溫度和天氣型態,它也影響了動植物的生存。科學家預測,隨著溫度持續上升,物種的數量及種類將大幅度下降。
使用化石燃料能源,畜牧業擴張、森林消失是造成全球暖化的三大因素。在所有人為活動貢獻的溫室氣體排放中,畜牧業占了14.5%至18%,這些氣體來自牛隻的腸內氣體、打嗝、排泄物,製造飼料作物所需的肥料、種植飼料作物的過程,以及牧場營運的排放。
根據看守世界研究中心(Worldwatch Institute)《滋養地球的創新方法》研究計畫,畜牧業排放的甲烷及一氧化二氮,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還要高出許多。隨著收入增加,人類對肉類及乳製品的需求也愈來愈大,而工業化國家對肉類的消費,更是開發中國家的兩倍之多。全世界肉類產量在近40年來已增加三倍,這十年來就增加了20%,這個訊息提醒我們減少肉類及乳製品的消費。「我們支配這些動物的生存,現在似乎必須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4. 非原生物種的散播
這因素也稱作全球性動植物的均質化(homogenization)。在持續性的生物多樣性危機中,生物均質化(biotic homogenization)是一項新興卻廣泛存在的威脅。原先,生態學家將生物均質化定義為「原生物種被異國或外來物種所取代」,但這種現象目前已被更廣泛地認為是「生態系失去生物獨特性,並出現均質化的過程」。
隨著全球運輸變得越來越迅速及頻繁,不同物種間彼此混和的狀況,不可避免地也將越來越普遍。當一個地區的原生動植物絕種時,它們時常會被那些已經散播至各處、且能更加適應人類活動的動植物所取代。這樣的過程已對自然界的每一個面向產生影響。
例如,我們犧牲了區域多樣性,以便在每個地方都能種植相同的穀物。我們將動物引進到牠們原本不存在的地方,由於這些地方常常沒有牠們的天敵,造成這些動物常有如瘟疫般地蔓延,就像老鼠被引進加拉巴哥群島那樣。對於那些無法自己抵抗新來掠食者的動物,我們則親手葬送了牠們的生命,就如在近幾年間,關島十二種原生林鳥中,就有十種因為棕樹蛇(brown tree snake)的引進而消失。生物均質化對全球環境來說是一場大災難,在此之前,地球從沒經歷過這種範圍廣大又徹底的「物種重新分配」—全世界的動植物(以及其它微生物)已被重新分布在世界各地。
5.單一物種(人類)佔據世界上絕大部分的空間、及消耗大部分的資源;人類的行為逐漸主導演化的方向。
近幾世紀以來,人類已成為最高階的捕食者—不只是在陸地上,甚至還包括海洋。「人類已使用地球上25%至40%的淨初級生產量(net primary production)」這個事實,就是最佳的證明。而在我們不斷擴展我們的「領地」及資源的同時,物種生存的空間也被壓縮地越來越狹窄。
人類已成為主導演化的一股巨大力量,而這股力量在近幾千年來,人類開始培養馴養動物、種植穀物的習慣中,最為顯而易見。馬里蘭大學研究「人類世」(Anthropocene)的學者埃里斯(Erle Ellis)指出,除此之外,人類也用其它無數種方式主導著演化的進行,像是藉由人為揀選及分子技術來操弄基因組,並設法控制生態系和物種數量,以保護這些經人為挑選出來的基因組,藉此間接主導著生態系及演化的發展。
6. 其它
近幾世紀以來,許多國家的政策導致特定物種滅絕(或幾乎滅絕),尤其是歐美大型掠食動物,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另外,與農業或製造業所使用的化學產品,也已影響許多物種—包括蜜蜂和其它授粉動物。
【行動情報】
現在……還來得及嗎?
嗯,現在不做就真的來不及了,守護生物多樣性其實不需要捨近求遠,更不需要目標遠大──城市中的公園、家裡的陽台、公寓或辦公大樓的頂樓,其實住著蜜蜂、蝙蝠、蜘蛛、蛇、蛙類……等我們不曾有機會熟悉的「生物鄰居」們,努力地和人類一起生活著。
今年地球日我們將從城市出發,和大家一起認識隱身於城市各處的鄰居們,嘗試理解牠們的處境,並為牠們留下歇息之處。我們可以分享家裡的庭園、陽台、屋頂,種植適合動物鄰居們的花草植栽,為昆蟲、鳥類提供更友善的環境;或者分享閒置空地,加入民間保護區的行列,提供野生動物一個家。
2019地球日系列活動 https://www.earthday.org.tw/donate/7124
參考資料
這篇文章 到底!野生動植物和牠們的棲地發生了什麼事?(下) 最早出現於 台灣地球日。
- 記者:楊 淽茵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