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Planet vs. Plastics | 多一塑不如少一塑
嗨,地球上的夥伴們 :
地球日即將邁入54周年,地球日總部(Earth Day Network)宣布2024年的年度主題為「Planet vs. Plastics 」,中文定名為「多一塑不如少一塑」。希望將學生及家長、企業及政府、宗教、個人和非營利組織等,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人聯合起來,共同呼應為了人類與地球的健康需要終結塑膠,並要求2040年將塑膠產量減少60%,最終目標是給予下一代一個無塑膠的未來,還給地球健康的身體。
在不知不覺中,塑膠似乎已經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但,你知道嗎 ?根據「地球行動」組織(Earth Action)的研究,在 2023年7月28日這一天,我們的地球家園,已來到了「塑膠超載日」(Plastic Overshoot Day),全球塑膠垃圾數量已超過一整年可處理的廢棄物量。從7月28日這一天起,我們無力處理的塑膠垃圾將持續污染空氣、水、土地,進而影響我們和所有生物的健康風險。
終結塑膠污染,已成了地球人的當務之急。為了「2040年將塑膠產量減少60%」的最終目標,我們必須啟動新的生活模式,邀請您加入「Planet vs. Plastics | 多一塑不如少一塑」這個全球的環保運動,共同翻轉即將被塑膠淹没的未來。
我要加入 : 降低健康風險,從源頭減塑開始
地球資源不會永遠源源不絕,廢棄物也不會憑空消失,顯然傳統的線性經濟已經走到盡頭,且禁用一次性塑膠雖有成效但不夠全面性,這讓政府意識到源頭減塑、建立重複使用與重複填裝的循環系統,是淘汰塑膠的新解方。我們應支持重複使用的規模擴大,將為環境健康與經濟帶來許多好處,更有助於實現循環經濟目標。
我要加入 : 制定公平公正《全球塑膠公約》
為了因應塑膠與氣候變遷危機,全球近年來政策方案雖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然而時間也在流逝中,必須更積極地讓更多國家政府跟上改變的速度,各國政府須團結並制定具有約束力的政策,透過制定具有約束力的《全球塑膠公約》,為各國設立減塑框架(製造量和消耗量),減少地球的塑膠污染危機,降低所有健康風險,讓未來世代擁有更乾淨永續的家園。
我要加入 : 投資創新技術和材料,升級回收再利用
支持企業發展技術研發與創新,除推動更耐久、易修復、可回收之易循環的產品設計外,也強化資源再生與回收再利用的資源循環技術,以促進產業鏈結共生,提高生產流程的資源效率,減少廢棄物產生,讓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並行不悖,打造台灣成為零廢棄、零污染、永續再生的循環家園。
地球日提出2024地球日的6大行動指引,不論是環保小尖兵或是環保小白的我們,都可以從開始實踐 :
Environmental Literacy 環保素養
透過公正且全面的媒體,或是積極參加環保相關講座、活動,以學習且認識環境污染的議題,並且有意識願意改變現狀
Support Policy 支持政策
響應政府所提出的環保政策,以具體行動支持與鼓勵友善環境的店家或企業,也可以主動參加各項連署,以群聚力量創造改變的力量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環境保育
積極參與志工服務,從服務中瞭解環境保育的重要性,自我投入發揮影響力
Global Cleanup 全球清潔
積極主動投入環境清潔,可從自身、自家到社區,並拓展至山林及海灘,可以自我發起或是參加環保組織的活動,像是淨灘、淨山、淨溪等。
Sustainable Fashion 永續時尚
對抗快時尚,每一件衣服背後,都有一個破壞性的產業在剝奪地球的資源。購物前可先檢視自我需求,以理性購物、以物換物或是購買二手物等方式滿足需求,既環保又時尚。
Create Act of Green 創造綠行動
不限於現有政策,發揮獨特創意,展現自我綠行動風格,如 : 編織天然麻織購物袋,方便清洗又可以隨身攜帶。
資料參考:https://www.earthday.org/earth-day-2024/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於2002年開始翻譯地球日網站的資訊,並於2009年起與地球日總部正式簽訂合作備忘錄。除致力於保護棲地環境、傳遞環境資訊外,我們也與全球同步,投入於減塑議題的研究與倡議,根據我們2019-2020年針對70座濱海、河岸掩埋場進行調查發現,有14座掩埋場被列為高風險,且調查過程中也發現六成掩埋場有廢棄物堆置的狀況。當堆置高度上升時容易造成垃圾外溢,甚至翻落出掩埋場外圍擋土牆造成土壤、河川等環境汙染,進而影響到我們的健康,凸顯出垃圾從產出、堆置到處理都是環環相扣的,需要大眾、企業與政府一同努力改善的重要生活問題。
身為積極推動地球日精神的成員,環資邀請您一同響應地球日,一同「說到做到愛地球」!
參考資料 : 環境資訊協會 「2019~2020濱海(河)掩埋場調查報告」
這篇文章 2024 Planet vs. Plastics | 多一塑不如少一塑 最早出現於 台灣地球日。
- 記者:admin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