鮭魚之亂4年了!昔登國際版面成全球笑話 如今仍有2成民眾未改回
日本迴轉壽司連鎖品牌「壽司郎」於2021年3月16日至21日在台灣推出「愛の迴鮭祭」活動,凡姓名中含「鮭魚」二字的顧客,即可享免費內用壽司優惠,吸引大量民眾前往戶政機關辦理改名,意外掀起「鮭魚之亂」的改名風潮,短短2天內就有超過300人將姓名改為含「鮭魚」字樣,截至今日,仍有約兩成參與者尚未將姓名恢復原狀。
▲2021年「壽司郎」推出活動,凡名字有「鮭魚」者就能免費用餐,掀起「鮭魚之亂」改名浪潮。(示意圖/ENews資料庫)
根據統計,活動期間,全台共有331人將名字改為包含「鮭魚」的創意名稱,形成獨樹一格的「鮭魚家族」,其中不乏創意的改名者藉此打破最長姓名紀錄,一名民眾將姓名改為36字的「陳愛台灣國慶鮑鮪鮭魚松葉蟹海膽干貝龍蝦和牛肉美福華君品晶華希爾頓凱薩老爺」,融合海鮮與飯店名稱,一度成為全台最長姓名。隔日,一名21歲李姓男子以40字的「李圭歸瑰規硅閨邽龜鮭魚於瑜餘娛虞盂妤漁愚愉於余蝓腴予輿渝嵎榆算了我想得好累隨便啦」刷新紀錄,但不久後又被新北市陳姓男子以「陳政成有震天龍砲變身基隆最專情於二零二一三月十四日與孔安穩定交往中愛妳愛一生一世此生想帶妳一起吃鮭魚」超越。
爭議人物:「張鮭魚之夢」的改名風波與攬客事件
在這次「鮭魚之亂」事件中,最具爭議的莫過於台中一名就讀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的張姓男大生。他自稱改名為「張鮭魚之夢」後,才被戶政人員告知已用完三次改名額度,無法再更改姓名。然而,台中市政府民政局局長吳世瑋隨後澄清,該說法並不正確,指出戶政人員會事先告知改名次數,且該學生實際上僅改名兩次,仍保有一次更名機會。最終,他在確認仍可更名後,將姓名恢復原樣,避免未來成為「鮭魚醫生」。
此外, 「張鮭魚之夢」也因活動期間攬客牟利而引發爭議。他在改名後以每人300元的價格組團湊人用餐,卻因一天內消費超過三次,遭一個署名「スシロー壽司郎」的LINE帳號私訊要求退還第4餐費用,否則將報警處理。「張鮭魚之夢」隨後公開三張對話截圖,引發PTT網友熱烈討論。YouTuber「陳岳揚Reezy」也拍片證實曾在壽司郎門口遇到「張鮭魚之夢」攬客,並支付300元參與團體用餐。網路流傳的LINE截圖更指稱「張鮭魚之夢」已被列入店家黑名單。不過,壽司郎於3月22日接受《蘋果新聞網》訪問時澄清,並未傳送任何LINE訊息,也未將張鮭魚之夢列入黑名單。
▲據統計,活動期間,全台共有331人將名字改為包含「鮭魚」的名字。(示意圖/ENews資料庫)
食物浪費引發批評
活動期間,網路流傳多張照片顯示,有民眾只吃鮭魚生魚片、不吃醋飯,遭網友譴責。店員也反映,有人僅吃一口或一貫壽司,卻點了大量餐盤,導致食材浪費。媒體統計,活動2天內共吃掉約新台幣500萬元的壽司。
行政資源遭濫用
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表示,改名行為不僅浪費行政資源,也造成不必要的文書作業。雖然他強調改名者屬少數,暫不修法,但立委李德維仍建議設立「改名冷靜期」,限制短期內重複改名。行政法學者李惠宗則指出,《姓名條例》雖允許三次改名,但「特殊原因」應具合理性,改名為鮭魚並不符合條文精神。他認為戶政機關可援引《行政程序法》第4條「權利濫用禁止原則」,拒絕不當更名申請。
▲「鮭魚之亂」至今已過去四年,仍有2成的民眾未將名字改回。(示意圖/ENews資料庫)
台灣「鮭魚之亂」登國際版面
「鮭魚之亂」不僅成為台灣社會現象,更迅速登上國際媒體版面,包括BBC、美國CNN與《華盛頓郵報》等皆有報導。德國電視節目《誰知道這種事?》亦以此為題,成為全球笑談,甚至有台灣網民以「朝鮮經貿文化情報DPRK」名義發文,宣稱北韓養殖鮭魚供全民食用,諷刺台灣民眾為免費壽司改名。日本DMM.com更將事件納入英語教材,成為另類文化現象。
教育觀點與社會反思
「鮭魚之亂」也引發部分輿論對台灣教育制度的質疑,認為年輕人為了免費壽司改名,反映出價值觀偏差。對此,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提出數據反駁,指出台灣20至30歲人口約150萬人,改名者僅約300人,比例不到0.02%,不應以少數行為批判整體教育。他更強調,台灣暴力犯罪與竊盜案件自2005年起逐年下降,呼籲社會應換位思考,理解行為背後的動機與文化現象。
社會觀點分歧:貪便宜 vs. 消費自由
台灣知名作家苦苓則在臉書發文為改名者辯護,認為「貪小便宜」並非罪過。他指出,百貨公司周年慶、星巴克買一送一、超商第二件六折等促銷活動,本質上也是吸引消費者「省錢」,而省錢就是一種「賺錢」。此番言論獲得不少網友支持,也反映出社會對消費行為的多元看法。
延伸閱讀:男大生改名「高價鮭魚」1年不後悔 曝2天賺到11萬
更多eNews報導
精神病裝的?土城惡男「不哭了」 拘留一夜吃飽睡足、氣色良好
「孫生離世,我也會離世」網紅DK道歉關機 坦言:聖母病發作
- 記者:寧于晨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