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雅倫參與馬祖上惠林女帥宮聖誕儀式 以《白馬非馬》回應島嶼女性能量

彭雅倫參與馬祖上惠林女帥宮聖誕儀式 以《白馬非馬》回應島嶼女性能量

【互傳媒/記者 蘇彩娥/連江縣 報導】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即將於2025年9月5日至11月16日展出,來自徵件計畫的藝術家彭雅倫,以作品《白馬非馬》回應馬祖獨特的女性神祇信仰文化,並於6月深入北竿橋仔境參與「上惠林女帥宮」聖誕儀式,近距離體驗信仰實踐的神聖與感動,為其創作注入現地能量與精神靈感。


彭雅倫參與馬祖上惠林女帥宮聖誕儀式 以《白馬非馬》回應島嶼女性能量
▲北竿橋仔境上惠林女帥宮主委與社友合照。(連江縣政府提供)

彭雅倫早在數年前隨《島生誌》團隊登島採訪時,便留意到馬祖地區地方廟宇中,存在著一種獨特且鮮明的「女性神祇」文化脈絡。除了代表馬祖信仰核心的媽祖外,各島常見的白馬尊王廟中,亦同步奉祀白馬夫人、臨水夫人等女性神明,形成一種以女性為主體的信仰體系,讓她對馬祖的宗教文化產生深厚興趣。


彭雅倫參與馬祖上惠林女帥宮聖誕儀式 以《白馬非馬》回應島嶼女性能量
▲彭雅倫參與北竿橋仔境上惠林女帥宮壽誕,獲邀抬神轎。(連江縣政府提供)

她表示:「這些女神形象不僅在儀式中佔據重要地位,也反映出馬祖社會中女性的堅毅與團結力量,這在台灣其他地區的信仰系統中並不常見。」

本次創作主題《白馬非馬》取自戰國時代思想家公孫龍的哲學辯證,意指「白馬」不等於「馬」,進而延伸探討馬祖的宗教信仰在歷經長期離島、自主發展的過程中,是否已從原生體系中分離,孕育出屬於馬祖獨有的文化面貌。彭雅倫強調,她希望透過這個主題,引領觀眾重新思考信仰的在地性與文化自我建構的過程。

在獲選為本屆藝術島參展藝術家後,彭雅倫多次前往南北竿展開田野調查,深入拜訪在地廟宇與儀式執事者。她發現,許多信仰核心活動如抬轎、問事、迎神、送神等,均有女性主導的角色參與,展現出馬祖女性於宗教與社會生活中的中堅地位。

今年6月,她特別參與北竿橋仔境「上惠林女帥宮」的聖誕儀式,這座主祀女帥將軍的廟宇,其廟務與陣頭成員全由女性組成,獨具特色。活動從上午8點開始,歷時超過14小時,三次扛轎問事儀式接連進行。她在儀式中不僅見證整個過程,還獲主委邀請親自加入扛轎行列,並首次被允許將GoPro攝影機安裝於神轎內,從神明視角記錄下整場過程,成為此次創作的珍貴素材。

彭雅倫回憶:「在扛起神轎的那一刻,感受到的是一種不只是身體,而是心靈上的連結。那是對信仰的共鳴,也是對女性精神力量的體認。」

她的作品《白馬非馬》將於展期內,在南竿「梅石特約茶室」展出。創作內容結合影像紀錄、裝置藝術、聲音裝置與女性訪談,旨在回應馬祖信仰中所展現的女性精神能量,並以當代藝術語彙呈現出島嶼文化的多重面貌。透過歷史與當代的對話,她希望讓觀者在觀看藝術作品的同時,也能重新認識馬祖文化中的性別視角與社會脈絡。

馬祖國際藝術島為文化部支持之重要藝術節慶,今年以「島嶼對話」為主題,邀請來自海內外的藝術家,以馬祖地景、歷史、信仰與人文為出發,創作出一系列具有地方性與國際性的藝術作品。彭雅倫的參與,不僅打開了馬祖宗教信仰的新視角,也讓藝術與在地生活實踐緊密連結。更多活動詳情與展覽資訊,請關注「馬祖國際藝術島」官方網站與社群平台。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