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帶娃兒/唐勝一

話說帶娃兒/唐勝一

唐勝一

閑來無事,老人們紮堆聊天,總愛聊到帶娃兒的話題。多數人說:“帶娃是父母的事,與祖輩沒多大關系。”也有人反駁:“不能這麼說,帶娃其實是一家子人的共同責任。”但這話往往招來更多異議。可真的是多數人就一定對嗎?我看未必。

我想起前不久發生在自己家的一件事,至今仍心有餘悸。那天晚飯後,我和老伴帶著兩個外孫女去地下商城閒逛。出了商城,我們要穿過一個十字路口。大外孫女牽著三歲的小外孫女走在前面,就在離街邊大約一米時,小外孫女突然甩開姐姐的手,獨自小跑向街邊。

就在那一瞬,一輛靠邊行駛的電動摩托車把她帶倒在地。孩子“哇哇”大哭。我當時嚇得心臟都要跳出來。我急忙上前查看,一邊安撫孩子,一邊示意摩托車司機停車。小外孫女的膝蓋擦破了皮,還在滲血,她用稚嫩的手,指著後腦勺說:“好痛,好痛。”

我們立刻報了警。交警簡要記錄情況後,讓司機和我們一起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幸好只是輕傷,我這才松了口氣。但這件事讓我一直自責不已:我為什麼不早做預防?為什麼讓孩子走在前面,而不是我牽著她?她才三歲,能懂什麼交通安全規則?我怎麼就沒牢牢牽住她的手呢?

我沒有抱怨任何人,怪只怪自己沒盡到責任,愧對於孫輩。

這事對我觸動太大了,可咋還有祖輩不願帶孫崽且振振有詞:“我們那時生娃兒,也是我們自己帶啊。生娃就得帶娃嘛。”我聽著這話不舒服,於此便要說道說道。每個家庭,祖孫三代本就是一家人,帶娃兒怎能分得那麼清楚?孩子正因為年幼不懂事,才更需要大人的照顧。儘管老人們說的沒錯:“現在年輕人生娃,都想依賴祖輩帶,老人成了奴隸啦。”這是關係沒理順的結果,理順了就不會這樣說蠢話。

從現實來看,如今帶娃兒大致有三種情形:一是完全甩給祖輩帶;二是祖輩袖手旁觀,全由年輕父母帶;三是只交給一方祖輩帶(不是爺爺奶奶,就是外公外婆)。這些方式既不科學,也不負責任,是要不得的。

那麼,究竟該如何帶娃呢?我認為,必須全家人共同擔當,齊心協力培育好下一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帶娃比挑百斤重擔還累,不僅辛苦,有時還費力不討好。但從倫理道德上講,父母帶娃兒是天經地義,祖輩帶孫崽也是責任所在。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大家都要花時間、精力和心思在孩子身上。可以進行合理分工:年輕父母思想新、知識新,可主要負責孩子的認知和學習;祖輩可負責孩子的起居飲食,接送孩子上幼稚園或學校;閒暇時帶孩子親近自然、鍛煉身體、拓寬視野。當然,分工還須講究協作,相互補臺,密切配合把娃兒帶好,讓其健康成長,成為人見人誇的好孩子。

還要注意的是,即使爺爺奶奶家和外公外婆家相距較遠,也應該經常去看望孩子,或者利用節假日把孩子接到自己家住住,增進親情。

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一兩歲就能分辨誰對他好、誰對他不好。這些早期印象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深深的烙印。祖輩或許不指望孫輩將來如何報答,但我們在他們心中的形象,卻可能影響他們的成長甚或一生。

誰不希望子孫後代成才完美呢?既然如此,長者們就不應該讓娃兒輸在“起跑線上”。娃兒打自呱呱墜地出生,就要照顧培育好。帶娃兒不僅是責任,更是一種愛的傳承。當我們用真心陪伴孩子成長,就是在為他們的人生打下最堅實的基礎。這份付出,或許不會立刻看到回報,但終有一天,會在孩子的笑容和成就中,開出最美的花,結出豐碩的果。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