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牛也有AI保姆!從影像辨識到清糞機器人 智慧農業讓酪農更省力

整理=編輯部
為解決台灣農業面臨的氣候變遷、勞動力短缺及全球市場競爭等挑戰,農業部自2017年推動智慧農業以來所產出的194項研發成果中,整合成13個智慧農業技術套組以因應不同場域需求。其中,「牛轉乾坤包」是針對乳牛產業所面臨之高溫熱緊迫與人力依賴等問題提出4項解方,協助酪農精準掌握乳牛健康與飼養環境數據,提升其產乳效率與品質,為國產酪農產業創造永續發展與競爭優勢。
從影像辨識到清糞機器人 AI科技打造智慧農業
農業部表示,氣候變遷帶來高溫效應,使乳牛受熱緊迫影響進食與泌乳量,以往會採取噴水降溫,但卻可能造成牛舍潮濕,增加乳房炎等疾病風險,因此該部畜產試驗所透過智慧農業計畫開發多項技術,以增進牛隻健康,提高泌乳量,期促進乳牛產業穩健發展。乳牛健康監測方面,發展「牛乳房炎熱影像檢測辨識技術」,應用紅外線熱像儀拍攝牛隻乳房,以評估該部位是否發炎;開發「數位影像輔助乳牛體態評分判定技術」,協助酪農及時發現異常,從而提升飼養管理效能,並減少牛隻進行檢查、採樣或治療時之緊迫,以及降低人員碰觸牛隻產生意外傷害之風險。

以紅外線熱像儀拍攝乳牛乳房之熱影像對照圖。(圖片來源:TATM農業技術交易網)
3D影像攝影機感測靈敏度高且拍攝死角少,可有效改善傳統影像受牛隻花色與糞便污染之干擾。(圖片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
此外,在減少人力依賴上,除引進國外擠乳機器人外,亦開發國產電動餵飼車與具以刷毛為主之養牛場地墊清潔技術之清糞機,有效解決過去大量依賴人力進行牛舍清潔與餵飼之時間與人力成本,同時提升畜舍環境衛生,減少疾病風險,為乳牛營造健康舒適之生活空間。
以刷毛為主之養牛場地墊清潔技術應用於畜牧場情形,酪農戶可依地墊之溝紋深度,搭配不同材質、密度及長度之刷毛,以提升清潔效率。(圖片來源:農業部提供)
農工聯手打造乳牛管理新革命 不靠進口推動農業技術大躍進
農業部補充,因過往自國外引進設備常有價格高昂、後續維修與溝通不便之問題,該部透過與經濟部共同推動農工跨域合作,研發國產智慧清糞機與電動餵飼車,藉由串接農業與工業科技,建立互利夥伴關係,且可根據本土酪農飼養規模、習慣及需求進行客製化設計,為乳牛產業帶來全新管理模式。
農業部表示,智慧農業技術組合包涵蓋設施栽培、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糧作、果蔬、花卉及菇類等產業,從生產、監控、管理到物流、銷售等,皆有關鍵技術支援,其中在智慧溫室、智慧禽舍、水產養殖自動化等方面已陸續展現成效。
未來該部將持續透過中央與地方及公私部門之協力,除提高酪農產業競爭優勢外,同步深化台灣智慧農業技術研發與應用。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畜試所與工研院合作開發「乳牛3D影像體態量測系統」 透過AI快速評估技術節省1.5小時的人力成本!
▶牛奶也能更環保!畜試所調整飼料配方比例 讓乳牛的溫室氣體排放減少4.5%!
▶不打針、不用藥!幹細胞分泌物有望成乳牛天然保健新方案
- 記者:食力FoodNEXT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