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台混血文化推手 郭芷怡 Alma Di Marco:把土庫帶向世界也把世界帶回土庫

【互傳媒/記者 蘇彩娥/雲林 報導】一襲亮眼綠色洋裝的年輕女子,穿梭於雲林「土庫國際生活節」的異國市集攤位之間,流利地以中、英、義語協助現場翻譯與溝通,吸引不少民眾目光。她是活動的文化專案公關長-郭芷怡(Alma Di Marco),一位擁有義大利血統、卻在台灣雲林土庫成長的國際文化推手。

▲義台混血文化推手,郭芷怡 Alma Di Marco:把土庫帶向世界,也把世界帶回土庫。(記者蘇彩娥攝)
郭芷怡笑著說:「雖然我來自義大利,但我是在土庫出生、長大的,所以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台灣人。」她的成長背景跨越東西文化,童年時期在雲林鄉鎮生活,後來赴義大利求學,主修國際事務與外交。幾年前,她決定回到台灣發展,投身文化推廣與國際交流工作,希望用自身的背景為台灣地方文化發聲。

▲義台混血文化推手,郭芷怡 Alma Di Marco:把土庫帶向世界,也把世界帶回土庫。(記者蘇彩娥攝)
「回來後我開始努力學國語和台語,因為我希望能更貼近在地、真正融入台灣的生活。」郭芷怡說,她深信語言是理解文化的重要橋樑。也因為具備國際視野與地方情感,她長期投入於文化保存、地方創生與青年國際交流的相關計畫。

▲義台混血文化推手,郭芷怡 Alma Di Marco:把土庫帶向世界,也把世界帶回土庫。(記者蘇彩娥攝)
此次活動由「雲林縣土庫好COOL商圈發展協會」主辦,這個由一群熱愛土庫的店家組成的協會,致力於展現土庫日益豐富的多元文化。隨著許多新住民朋友移居土庫,這座純樸小鎮逐漸注入嶄新的國際活力。為了呈現土庫「跨文化共融」的特色,商圈協會發起了首屆「土庫國際生活節」,成功將各國文化、美食與在地特色結合,獲得廣大迴響。今年活動不僅延續核心精神,更適逢土庫升格為鎮80週年,擴大舉辦成為一場屬於全鎮的生日慶典。
「土庫國際生活節」希望帶領大家看見土庫的不同面向:這裡不僅有老街的歷史韻味,更有文化饗宴、年輕活力與國際風情。走在土庫老街,民眾可以穿梭於老字號店家與個性小店之間,品嚐國際特色美食,甚至會發現有英國人與奧地利人長期居住在此,讓漫步老街的遊客彷彿穿越時間與空間,深刻體驗獨特的國際氛圍。
今年生活節的一大亮點,是其豐富的國際性與多元文化展演。活動特別邀請了多國表演團體,包括馬紹爾群島的傳統歌曲舞蹈、哥倫比亞熱情舞蹈,以及德國手風琴樂手的精彩演出。台灣頂尖的馬戲藝術團隊FOCASA馬戲團也帶來震撼的感官饗宴。
為了讓「土庫國際生活節」活動更具國際色彩,今年特別邀請了來自馬紹爾群島與秘魯的青年朋友共同參與,透過設攤、歌舞表演與互動體驗,讓民眾近距離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郭芷怡表示,希望藉由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土庫不僅是傳統的農業鄉鎮,也是一個擁抱創新與文化交流的新舞台,這樣的國際交流不只是表演,而是真正的互相理解。讓外國青年更認識台灣,同時也讓台灣青年看到世界。
活動現場除了異國風情的攤位外,也結合了土庫在地特色產品與手作體驗,從咖啡、農產、文創商品到在地小吃,展現了地方的生活質感。郭芷怡指出,許多人對土庫的印象仍停留在傳統市場或老街,但其實這裡有許多值得被看見的文化底蘊與人情溫度。「我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讓大家看到土庫也能很國際、很年輕、很有創意。」
雖然目前居住在桃園,但郭芷怡坦言,心始終繫在故鄉土庫。她說,從小她的夢想就是「把土庫帶向世界,也把世界帶回土庫」。這份情懷,成為她推動文化外交與地方國際化的最大動力。「我想讓世界知道,台灣的小鎮有自己的故事與靈魂;同時也希望讓更多外國朋友能走進這些地方,真實感受台灣文化的熱度。」
她特別感謝「土庫好COOL商圈」的支持與協助,讓國際青年能走進雲林,透過文化活動與在地居民交流,建立深刻的連結。郭芷怡認為,地方國際化不一定要大規模投資或建設,而是從人與人的理解與交流開始。「文化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只要我們願意打開門,世界自然會走進來。」
隨著「土庫國際生活節」的圓滿舉辦,越來越多青年開始認識這座雲林小鎮,也讓地方文化在國際舞台上閃耀新的光彩。郭芷怡以自身跨文化的背景與熱情,為台灣地方文化注入新能量。
- 記者:互傳媒/ 記者 蘇彩娥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