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港燈會 十大燈區2/3盛大啟燈

2025北港燈會 十大燈區2/3盛大啟燈

【記者 蘇峯毅/雲林 報導】2025年北港燈會-「粼光遶境」分兩階段啟燈,1月24日由老街巷弄、義民廟、北港武德宮及北港鎮公所搶先啟燈,與全國遊客共度10天連假,計吸引200萬觀光人次。雲林縣政府3日晚間於北港顏思齊紀念碑圓環舉辦「十大燈區」啟燈儀式,張麗善縣長、謝淑亞副縣長率縣府團隊與北港鎮蕭美文鎮長、大埤鄉林森寶鄉長、土庫鎮陳特凱鎮長、朝天宮蔡咏鍀董事長、雲林縣議會黃凱議長及多位民意代表、外交部雲嘉南辦事處林文俊副處長等人共襄盛舉外,更有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服部崇副代表、駐台北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艾吏福代表、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台中分處長朱靖雅等國際貴賓蒞臨,開場由「藝響台灣劇團」帶來精采的官將舞陣表演,眾人共同感受這場視覺與心靈震撼盛宴,也為2025北港燈會揭開璀璨序章。張麗善縣長歡迎全國民眾來北港,拜媽祖祈福、賞花燈、吃美食。


2025北港燈會 十大燈區2/3盛大啟燈
▲雲林縣政府3日晚間於北港顏思齊紀念碑圓環舉辦「十大燈區」啟燈儀式。(記者蘇峯毅攝)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燈會原鄉」就在北港,不論就燈會歷史沿革或是文化底蘊等面向,都是無庸置疑的,而北港燈會近年來亦屢獲國內外13座大獎殊榮,已是享譽國際的台灣品牌。展現愈在地、愈國際,我們透過展示台灣信仰、文化底蘊、節慶習俗及工藝精華,在傳統燈會的基礎上,融合現代科技和創新元素,吸引了全球目光;今年北港燈會扣合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朝向文化永續、綠色旅遊和國際慢遊方向邁進,展期自1月24日至2月14日,每日下午5點30分啟燈至10點,並規劃燈會市集活動、10大燈區、集結30組國內外藝術家與在地藝師、超過50組燈組、100人免費藝閣扮仙、252場主燈聲光秀、千人提燈踩街等,2025北港燈會絕對精采可期。


2025北港燈會 十大燈區2/3盛大啟燈
▲開場由「藝響台灣劇團」帶來精采的官將舞陣表演,眾人共同感受這場視覺與心靈震撼盛宴。(記者蘇峯毅攝)

張麗善縣長強調,自2019年由文化觀光處陳璧君處長打出「上半年瘋女神、下半年瘋男神」的策略,其團隊更深耕地方特色及串聯觀光亮點成功吸引遊客,2020年觀光人次首次破千萬,至2024年觀光人次已達2,196萬人次,實現兩倍成長,奠定雲林深厚文化觀光潛力,而作為觀光遊憩據點的「北港朝天宮」及「北港武德宮」,更是以全國熱門宗教場所前2名,坐實雲林是宗教大縣身分;其中北港朝天宮更是台灣燈會的起源,深根媽祖信仰的文化,也是今年特以「粼光遶境」為北港燈會主題,並扣合「傳承、創新、永續」為核心,呼應全球永續發展議題,並規劃「文化永續」、「環境永續」、「農業永續」三大主軸,將雲林山、海、平原的多元特色巧妙結合,形塑出獨一無二的燈會盛宴,深厚的文化底蘊正是北港燈會與眾不同之處。


2025北港燈會 十大燈區2/3盛大啟燈
▲雲林縣政府3日晚間於北港顏思齊紀念碑圓環舉辦「十大燈區」啟燈儀式。(記者蘇峯毅攝)

文觀處陳璧君處長指出,在「文化永續」方面,除北港朝天宮及北港義民廟外,更首度攜手北港武德宮及佛光山雲林講堂,打造全台首度多元宗教文化與燈會的融合成果,而今(3)日在顏思齊紀念碑圓環燈區進行啟燈儀式,透過象徵媽祖意象之108顆珠簾作為燈組元素,結合科技數位聲光效果,呈現了自1621開臺以來,超過400年的文化發展脈絡與起源,震撼力十足且包含相當深厚文化底蘊;而燈會場域更結合北港歷史建築與古蹟,包括國定古蹟北港朝天宮、縣定古蹟北港義民廟、集雅軒與水道頭文化園區的十角水塔等等,這些建築不僅見證了北港的歷史發展,也象徵著台灣文化的傳承與延續,透過創新表現,讓這些歷史建築焕發新生,既保護了傳統文化又賦予現代意涵。此外,雲林作為布袋戲的發源地,「黃世志電視木偶劇團」今(3)日特別在戶外搭棚野台布袋戲,將傳統戲曲與現代創意巧妙結合,不僅保留了布袋戲的經典元素,還融入了現代科技與創新設計,讓民眾感受傳統藝術與現代創意碰撞所帶來的震撼效果,隨著場景設置的多樣化和聲光效果的運用,這場演出不僅是對台灣文化的致敬,也是一次突破傳統界限的藝術創新。

再者「環境永續」方面,從「世界竹地標」的草嶺石壁森林療癒基地、低碳燈飾和環保材料的使用,與自然景觀相融合,營造出一個和諧的環境氛圍,讓遊客在享受藝術的同時,感受創作的永續思考以及萬物共生的守護信念;而「農業永續」部分,將雲林的稻草、蚵殼、海廢及竹構藝術等特色融入燈組,展示農村風貌和小鎮文化,以創新的方式呈現農業發展的歷史與未來,讓遊客了解雲林身為農業大縣更是台灣的糧倉,也彰顯了農業在地方經濟與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