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黃昏/夏俊山

夏俊山
一縷炊煙在遠處的老槐樹後嫋嫋升起,漸漸化為雲,悠悠轉為紗,於是。天邊夕陽如嬌憨的新娘在羞紅的臉上蒙了一層紗巾。幾隻鳥兒馱著霞光掠過田野上空。嘰嘰喳喳地落向遠處的老槐樹,好像頑皮的孩子拋起的幾粒石子。哦,我頻頻入夢的故鄉啊。此刻,離開你多年的遊子回來了!
我加快腳步,向炊煙升起處奔去。故鄉如一幅畫,一下子展現在眼前:
一輪夕陽如紅紅的燈籠,懸掛在村口老槐樹斜伸的枝頭上,餘暉將暮色撚成細碎的溫柔,晚霞開始籠罩村莊和田野,扛著農具的鄉親,三三兩兩地從地裡緩緩歸來了……途中。有人還不忘蹲下身子,揮動鐮刀割幾把草。是惦記圈裡的豬,還是欄裡的羊?村口,幾個光屁股的孩子在用自製的竹筒水槍打仗,那嘩嘩射出的水流在晚霞的映照下,如彩色的弧線,濺濕了收工歸來的大人的衣衫。大人們揮起巴掌,裝出惡狠狠的樣子,追趕著孩子。孩子們頓時四散逃開,躲進了一片霞光裡。
“汪……”小路上跑來一條大黃狗,呼喚著正在嬉戲不願歸家的孩子,那一聲響亮的呼喚在田野上傳得很遠很遠。長鬍子的山羊被這呼喚聲弄得心緒不寧,繞著樹樁在堤旁的草地上轉圈子。“咩咩”地叫著,不時晚望著炊煙嫋嫋的村舍。村頭老槐樹上,歸巢的鳥兒還在戲鬧,如活動的墨蹟點染著落日的輝煌……
是誰的歌聲,像輕輕拂過的晚風,仔細聽,竟是鄧麗君的《又見炊煙》:“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想問陣陣炊煙/你要去哪裡/夕陽有詩情/黃昏有畫意/詩情畫意雖然美麗/我心中只有你……
歌聲如訴,原來是收工歸來的鄉親打開了隨身攜帶的收音機。他們邊聽過走。這說邊笑,愉快的笑聲如同豆子灑了一路。晚霞也好像受了感染,在西天起勁地變幻著,不知要變出一幅怎樣的圖景……
哦,黃昏,誰說你意味著傷感,代表著悲涼?故鄉的黃昏啊,你不是王昌齡筆下“空林網夕陽,寒島赴荒園”的荒涼冷寂的黃昏;也不是王維眼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蒼涼雄渾的黃昏;更不是宋之問眼中“日落西山陰,眾草起寒色”的昏暗冷寂的黃昏——你是寧靜的、充滿生機的,體現著勤勞、預示著收穫的黃昏。看,那打水仗的孩子,那回村時還不忘欣賞流行歌曲的鄉親們……
故鄉的黃昏喲,不僅是一種氛圍、一種意境,還是一種生命的概括、一幅生活的剪影。它蘊含著辛勞,營造著寧靜,生長著希望,孕育著富裕。當你習慣了城市的喧鬧,習慣了的士、餐廳、影院,在夕陽被高樓擋住的時候,你是否還記得故鄉,記得這令人心醉的故鄉的黃昏?
故鄉如一幅畫,靜靜地展現在我的面前。暮靄餘暉裡,我佇立良久,默讀黃昏。讀出了一種溫馨,讀出了一種情感。這情感如蠶絲繞著我的心,織著厚繭,叫我無法掙脫也不想掙脫,因為那“蠶絲”叫做“鄉情”。
- 記者:好報 編輯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