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同心青春共潮跨越海峽青春對話 海峽青年薈兩岸大學生領袖營

文脈同心青春共潮跨越海峽青春對話 海峽青年薈兩岸大學生領袖營

【記者 丁倩/福建福州 報導】8月1日至6日,以「文脈同心 青春共潮」為主題的第九屆兩岸大學生領袖營在福建成功舉辦。本屆活動吸引135名學子參與,其中臺灣青年95人來自63所高校,大陸青年40人來自35所「雙一流」院校,通過沉浸式文化探訪、創新協作實踐和智慧分享三大維度,構建起跨越海峽的青春對話。

8月6日的成果分享會上,8組創意展示驚豔全場。其中象徵文化紐帶的「金龍」文創尤為動人——95片鱗片書寫著臺灣青年的寄語,40片大陸青年添加的鱗片則構成龍脊,暗喻「兩岸互為支撐」的深意。《茶韻暗香》茶藝表演展現十二道工序的共通美學,《卷軸啟幕》則通過閩臺建築對比圖證「同源共築」。最終全體合唱《我曾是少年》時,許多營員淚光閃動,臺灣大學黃雅婷說:「這首歌讓我明白,我們從來都是同唱一首歌的家人」。


文脈同心青春共潮跨越海峽青春對話 海峽青年薈兩岸大學生領袖營
▲《茶韻暗香》茶藝表演展現十二道工序的共通美學。

近2米長的《卷軸啟幕 • 同源共築》作品,集合了廈門雙子塔、泉州鐘樓與臺灣九份老街等元素。臺灣世新大學鄭佩軒在分享中到:從1日起,大家從廈門到泉州再到福州,發現了廟宇、紅磚牆、燕尾脊、風獅爺、媽祖信仰等諸多共同的文化元素,這些文化聯結讓我們對兩岸血脈淵源有了更深刻的體會。鄭佩軒說:「我學的是新聞專業,計畫從事傳播行業,聽說大陸傳媒發展很好,希望有機會來這實習,瞭解兩岸傳播行業的異同。」

在這幅生動的畫卷上,臺灣輔仁大學學生林藝崢參與了3座建築的繪畫,是當之無愧的「主力軍」。她特別提到福州煙臺山的活化改造:「我對現代文化與歷史建築的結合很感興趣,昨天我們去了煙臺山和愛情島,看到老建築裏開著時尚的文創店,這種新舊融合正是我一直尋找的文化創新案例,感覺特別好。」


文脈同心青春共潮跨越海峽青春對話 海峽青年薈兩岸大學生領袖營
▲展出的畫卷融合閩臺特色建築。

據悉,兩岸大學生領袖營自創辦以來已走過九個年頭,現已成為福建省內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高校覆蓋面最廣的兩岸大學生交流平臺,在推動兩岸青年心靈契合、深化文化認同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照片記者徐迪攝)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