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治型思覺失調症 嘉榮身心醫學科助患者從絕望到穩定治療現曙光

難治型思覺失調症 嘉榮身心醫學科助患者從絕望到穩定治療現曙光

【記者 劉芳妃/嘉義市 報導】45歲的張先生因長期受到幻聽及妄想症狀,近十年來飽受難治型思覺失調症(treatment resistant schizophrenia)困擾。儘管規律服用各類抗精神病藥物,患者症狀仍無法有效控制,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僅在過去三年內就因病情惡化五度住院,最長一次長達五個月,讓他與家人一度陷入絕望。後轉至嘉榮身心醫學科就診,症狀已緩解、病況穩定,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張先生至嘉義分院身心醫學科就診,經黃立中醫師診斷評估後,為張先生制定了綜合性治療方案,包括:多重作用機轉混和藥物治療並搭配認知行為治療與家庭支持。歷經六至八週治療,張先生的幻聽與妄想減少近五成,情感平淡與社交退縮等負性症狀也明顯改善,出院後持續配合門診追蹤與心理治療,截至目前病況穩定,生活品質明顯改善。

嘉榮身心醫學科醫師黃立中指出,思覺失調症影響全球約0.5-1%人口,其中約30%的患者屬於難治型(Treatment-resistant schizophrenia, TRS),意指經過至少兩種不同作用機制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每種藥物使用足夠劑量,持續至少六週),症狀仍無法達到明顯改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男性患者略多於女性,男女比例約為1.4:1;男性通常發病較早(18-25歲),女性則多在25-35歲發病,難治型思覺失調症患者常見更早發病年齡、更頻繁的住院治療史及更高的共病率。此類患者常見症狀包括持續性幻覺(多為幻聽)、妄想(如被害妄想、關係妄想)、思考障礙、情感平淡及社會功能顯著退化等。難治型患者不僅醫療費用高昂,對家庭及社會資源消耗也十分可觀,同時伴隨較高的自殺風險。

黃醫師表示,「難治型思覺失調症」是身心醫學科治療的重大挑戰,近年研究顯示,這類患者可能存在與典型思覺失調症不同的神經生物學基礎,因此需要差異化的治療策略。除了單一藥物治療外,複合型多重神經傳導物質機轉結合非侵入性腦刺激技術如TMS,以及心理社會介入,形成多模式治療方案,已成為處理難治型案例的新趨勢。黃醫師進一步解釋,約35%的難治型患者能從這種綜合治療中獲益,症狀緩解率顯著提高,住院率降低,生活品質明顯改善。

黃立中醫師說明,難治型思覺失調症雖然棘手,但隨著醫學進步,多元化治療方案正帶來新希望,張先生的案例展示了個別化、綜合性治療方案的重要性。思覺失調症患者及家屬應持續與醫療團隊保持密切合作,定期評估治療效果,必要時及時調整治療策略,最後黃醫師也呼籲社會各界增進對思覺失調症的理解與接納,消除對精神疾病的歧視,幫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會。同時,也期許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網絡建設,提供更多元的治療資源,讓更多難治型思覺失調症患者能獲得適切的照護與支持,張先生的案例正是醫療進步與多專業合作帶來的見證,也為眾多難治型患者與家屬點亮了一盞希望之燈。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