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殺」戳破的不只是司機的疏忽!/羅登廉

羅登廉
看到廣東汕頭那起「開門殺」的新聞時,心裡感到萬分沉重。不是因為兩百萬的賠償數字札眼,而是想到那個騎電動車的劉某,躺在病床上兩年多沒醒過來,好好的生活就被一扇突然打開的車門撞得碎了一地。而司機徐某敏,大概也沒料到,在路邊停一次車,竟要付出這麼大得代價。
然而,讓人唏噓的是,這次事故本來可以避免。駕駛停車時留了一公尺空隙,看似合理,可偏偏沒考慮到電動車會從這裡經過。更關鍵的是,他沒提醒乘客開門要注意安全。很多司機都有這個習慣,覺得停車開門是乘客自己的事,卻忘了身為駕駛者,把控車輛週邊安全本就是其責任範疇。就像開車要觀察後視鏡,停車也要想到車門打開可能帶來的危險。徐某敏大概沒把這當一回事,結果一次疏忽,釀成了無法挽回的後果。
更讓人無奈的是保險的問題。徐某敏沒買第三者商業險,這意味著兩百多萬的賠償要由自己負擔。這對一般家庭來說,無疑是一筆天文數字。或許他覺得買保險浪費錢,或許他心存僥倖,覺得事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但現實就是這麼殘酷,風險不會因為僥倖而消失。很多人在買保險時,都有這樣的心態,總覺得意外離自己很遠,可一旦出事,才發現沒保險就像沒穿防護衣,只能赤裸裸地面對風險。這起事故也給所有人提了個醒,保險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而是應對意外的重要保障,該買的險種千萬不能省。

▲▼台灣地區「開門殺」

其實,這起「開門殺」事故暴露的,正是許多人交通安全意識的缺失或淡薄。不只是司機,乘客也有責任。如果乘客開門前能多留意一下車外的狀況,看看有沒有行人和電動車經過,或許悲劇就不會發生。但現實中,很多乘客開門時都很隨意,覺得車門打開的瞬間不會有問題。還有騎電動車的人,在經過路邊停放的車輛時,也該提高警惕,預防突然打開的車門。交通安全從來不是某一個人的事,而是牽涉到路上的每一個人。司機、乘客、行人,只要有一個人疏忽大意了,就可能引發事故。
這兩百多萬的賠償,對徐某敏來說是沉重的代價,對受害者劉某一家來說,更是無法彌補的傷痛。劉某至今昏迷不醒,他的家人不僅要承受精神上的折磨,還要面對高昂的醫療費用。這項賠償或許能解決一部分經濟問題,但換不回劉某的健康,也換不回曾經平靜的生活。這樣的悲劇,真的不該再發生了。
這起「開門殺」事故,給很多人敲響了警鐘。開車時多一份謹慎,停車時多一份留意,開門前多一次觀察,買保險時多一份遠見。不要等到事故發生,付出沉重代價後,才明白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畢竟,人生只有一次,平平安安才是最重要的。(照片翻攝畫面)
- 記者:台灣好報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