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獲文化部挹注經費 補助嘉義市史蹟資料館風災修復

【記者 劉芳妃/嘉義市 報導】今年7月丹娜絲颱風重創嘉義市,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即昭和J18,亦因受損停業休館20天,損失將近百萬元。今(30)日下午文化部長李遠至嘉義市實地勘查昭和J18等重要文化資產的災損情況,同時帶來補助修繕經費的好消息。嘉義市長黃敏惠市長率市府團隊陪同勘查,代表嘉義市民與市府團隊向李遠部長表達歡迎與感謝,立法委員王美惠也與會出席會勘。市府文化局說明,文化部「丹娜絲颱風及七二八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已核定3案(含嘉義舊監獄)共計771.4萬元,其中「嘉義市史蹟資料館」修復經費218.5萬元。
黃敏惠市長表示,丹娜絲颱風對嘉義市造成重創,嘉義市雖在風災後迅速啟動「搶通、去化、清理、復原」應對,讓城市恢復日常運作,但仍有許多地區需進一步修復。本次風災造成市定古蹟史蹟資料館入口牌樓、屋頂、石燈籠、木棧道等多處受損,感謝文化部李遠部長親自南下關心,並核定補助經費協助受損古蹟修復,也感謝文化部對嘉義市文化資產的迅速援助,透過「文化資產災害防救平臺」掌握災情,並積極爭取「丹娜絲颱風及七二八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預算。市府將持續提出計畫,期望為嘉義的文化資產建立更長遠的保存與維護機制。

黃敏惠市長指出,嘉義市是一座充滿人文底蘊的城市,市府對歷史建築保存不遺餘力。以舊監監獄為例,雖隸屬法務部管轄,但市府積極向文化部爭取「再造歷史現場計畫」補助,在第一期計畫中獲核定總經費達1億5,850萬元,其中市府自籌4,894萬元。黃敏惠市長強調,這項計畫不僅是對文化資產的保存,更是讓歷史場域重現活力、延續城市記憶的重要里程碑。黃敏惠市長亦向文化部長李遠爭取活化嘉義文化產業創意園區,嘉義市觀光人次逐年提升,與在文創園區僅鄰一條街的嘉義市立美術館在今年榮登到訪人次最多的博物館,然而一路之隔的文創園區卻相形「惦寂寂」,希望中央能與地方攜手,為地方文化保存挹注更多活力。
黃敏惠市長同時感謝文化局團隊及史蹟資料館執行長葉欣芝長期用心經營,讓古蹟活化並延續城市記憶,賦予老靈魂新的生命力。黃敏惠市長提到,嘉義公園等多處公共空間仍在復原中,期盼市民能體諒所有幕後辛勞的工作團隊。黃市長更強調,天災仍頻繁,政府在拚經濟與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必須兼顧環境保護,唯有如此,城市才能永續發展。期盼中央與地方攜手合作,共創更好的未來。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位於嘉義公園內的嘉義市古蹟資料館與公園結合,充滿綠意,是他見過保存最完整的神社。未來,希望透過補助並媒合更多中央各部會的資源,協助嘉義市後續復原。
文化局長謝育哲表示,文化局在颱風過後第一天隨即前往探視史蹟館受損狀況,看到整座嘉義公園滿目瘡痍、慘不忍睹。尤其公園內最重要的史蹟資料館被兩棵倒伏的大樹壓毀屋頂、圍牆及牌樓,造成室內嚴重漏水,讓進駐的廠商根本無法營業。文化局隨即幫忙清理環境,移除倒伏壓毀屋頂的大樹,同步為屋頂蓋上帆布,抑止雨水進一步對建築造成傷害,讓史蹟館在最短時間恢復營業。目前文化部已在10月27日發函核定史蹟館的修復經費218.5萬元。嘉義市本次共有3案(含嘉義舊監獄)獲得中央補助,共計771.4萬元。這筆預算將加速推動災後文化資產的復原與重建工作。
圖說:文化部長李遠至嘉義市實地勘查昭和J18等重要文化資產的災損情況,並核定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3案(含嘉義舊監獄)共計771.4萬元,其中「嘉義市史蹟資料館」修復經費218.5萬元。 (照片:記者劉芳妃翻攝)
- 記者:劉 芳妃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