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老照片的幸福迴響/戴高山

一張老照片的幸福迴響/戴高山

戴高山

我有一位攝影家朋友,向我展示他父親60年代初,洪瀨物資交流的老照片。

這張老照片,展示了60年代初期被稱為福建四大農貿集市之一——洪瀨大埔舉辦的一年一度的物資交流會。它是一種怎樣的盛況呢?說它是福建農運會,不足為過的。

我算是後輩了,但在七十年代,每到春節才有布票和錢去剪上幾尺布料,放在用腳踩的裁縫攤上縫製。這就是為什麼會有“小孩樂年兜,大人亂糟糟”的俗語。

那張照片的鏡頭,聚焦在一個用學校課桌圍起的室外商鋪上。我能看見,在一棵大樹旁,有兩個穿四個兜幹部服的售貨員,面向一群圍觀群眾,展示著一件商品。

這些群眾買與不買?換與不換?有沒有錢買?有沒有東西換?咱也說不清楚!

因為在那個年代,許多人手頭沒有多少余錢。可以肯定的是,這場盛大的農貿集會,讓我聯想起今天的雙十一平臺,那瘋狂購物的場景。很多新產品一推出來,人們都要去看看。有很多舊物件甚至不能擁有,人們也要去看看。哪怕最終花了幾毛錢腳踏車費,也要去洪瀨大埔;哪怕沒能買到什麼東西,空著雙手回家也是一種幸福,一種享受。

所以,不管何時何地,何年何月,中國人總有期望,總是幸福感滿滿。何況今天!

隨著購物平臺不斷規範與發展,讓我們心癢手癢的今天,不只是家庭主婦、小姑娘愛上平臺去逛逛,去消費,去採購,我們這些臨近老年的朋友,也喜歡上網購物。

這算是一種幸福吧。花點錢,一點小錢,就能讓人快樂上一陣子,年輕上一陣子。

網路購物的興起,讓全國老百姓都能平等地享受,在最少中間商環節基礎上,達到物美價廉的平等交易。並且,我們的選擇雖然可能存在一些錯誤或者不喜歡,卻還能享受七天無理由退貨的服務。哪怕,你所採購的小小物品,甚至不夠一趟物流費。

所以,每天在我們的門口和樓道上,會有不少的快遞紙箱。這其中有爸爸的,有媽媽的;有兒子的,有兒媳的,還有女婿女兒的。網路購物給我們帶來的,是滿滿的幸福感!而這幸福感,源於我們國家的經濟已走上正軌,已不會因為物資短缺,而進行計劃經濟了。

儘管,為了不浪費,我們還會限制過量生產,但物資匱乏的昨天,已不會再來。

那張老照片上,曾經輝煌的四個兜幹部服裝,足以讓當時圍觀的人,垂涎許久。

在他們身後,是竹編外殼的熱水瓶,是橡膠底的拖鞋,是棉布面料以及許多瓶瓶罐罐。但請注意,眼前圍觀的人們,所有的眼神,都聚焦在那兩個人的身上。

一個穿方格子衣服的小女孩,仰頭注視著售貨員叔叔。我們看不到,叔叔手裏拿著什麼,能讓女孩那麼專注凝神?而在女孩身邊,還有更多更小的孩子,他們一起景仰。

那位叔叔手上拿的是什麼東西呢?是玩具還是食品,或是什麼日用品呢?

沒有答案,因為照片沒有展示出答案,只有那些孩子崇拜的眼神。甚至,如果作者在世的話,他可能也無法解釋,那四個兜的售貨員,手裏到底拿著什麼樣的東西?

而今天,我們每家每戶,每個家長子女,再也不會在春節到來時,才有新衣服穿了。陪伴他們的是:爸爸媽媽給買的新衣服,爺爺奶奶給買的新衣服,外公外婆給買的新衣服。當然,還姑父姑姑,舅舅舅媽給買的新衣服……甚至還有,一年冬夏各兩套的校服。

幸福,不是來自偶然的;幸福,是前輩奮鬥出來的。所以,我們要學會好好珍惜。

同樣,每年春節到來時,我會看見年輕人手裏一提一打的禮品。他們出門走親訪友,買了一打又一提的;有人來我們家拜訪時,帶來一提又一打的。這其中,有補品也有保健品,有名煙名酒名茶。我懷疑,當代人就是利用這些東西,轟炸各自的親朋好友的。

那一堆堆一提提一打打的禮品,要從新年頭消耗到舊年尾。兒子兒媳女兒女婿不吃,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不敢給他們吃。因此,能夠消耗的,就家中那對曾經吃太多苦,有過童年少年挨餓受凍的父母了。可父母,又怕高脂肪高熱量,高血糖高血圧的。

所以有時,我會對他們說:“你們不是有親戚朋友要走嗎?拿一些去送人啊!”

他們卻說:“都什麼年代了?這會讓人笑話的!還是你們留著吃,留著用吧!”

所以,儘管我已經很胖了,胖得那肚子像懷胎八月,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高,看見那些擺在桌子上、已經有些灰塵的糖果,我還是會安靜地坐在沙發上,挑出一個喜歡的牛奶花生糖,熟練地剝開它,往嘴裏一塞,一口一口地咬下,慢慢細細地咀嚼生活。

難道?這就是生活賦予我們的補償嗎?讓我們在有生之年,把所有童年、少年的饑荒,換成圓圓一肚子的脂肪,屯積到年老嗎?真是不明白,卻也是足夠明白的!

那張老照片,讓我想起一個故事:很窮的時候,人們常常把不舍得縫製的面料,收藏起來;有親戚朋友結婚時,拿出來當賀禮隨份子。可直到有一天,當他家兒子結婚時,又有一位親戚將他捨不得縫製的面料,當份子禮送回他的家中!期間,流轉了多少故事?

這不是一個笑話,是一本真實的書,一種幸福的文化,一段高層面的文明。

今天,我們想告誡新一代人,幸福不能只停留在物質層面上,要有更高的精神素養,以證明我們的幸福和幸福感,是那麼的具有儀式感和文化性。可今天,當我翻開所有的歷史時,愕然地發現,是物質創造了精神。是豐厚的物質文明,豐富了厚實的精神文明。

一切幸福的基礎,始於豐盛的物質基礎。之後,在無後顧之憂時,我們強軍強國,開創更偉大的——華夏文明。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