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館「黑水—2025臺灣美術雙年展」匯集31組藝術家作品

國美館「黑水—2025臺灣美術雙年展」匯集31組藝術家作品

【記者 廖美雅/台中 報導】國立臺灣美術館2025臺灣美術雙年展昨(15)日於國美館辦理開幕式,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國立臺灣美術館長陳貺怡、策展人賴駿杰、藝術家馬躍‧比吼、參展藝術家等出席。此次規劃3大子題,共展出31位(組)藝術家,呈現37組件作品,其中7組件為全新委託製作,且多數參展作品曾在國際影展、電影獎及藝術節等獲獎而大放異彩,觀眾在展覽期間將可一次飽覽所有參展佳作。「黑水—2025臺灣美術雙年展」即日起至2026年3月1日展出,展覽期間同步規劃有相關表演、座談會、專家導覽與其他公眾活動。


國美館「黑水—2025臺灣美術雙年展」匯集31組藝術家作品
▲策展人賴駿杰導覽展覽作品之一。(記者廖美雅拍攝)

策展人賴駿杰說明,展題「黑水」除了直覺地讓人聯想到「黑水溝」,象徵臺灣早期移民渡海來臺的危險艱難,而強化了中華民國在臺灣的國族論述外,它也在時間上將我們帶回至海權帝國擴張的第一波殖民時代,空間上則觸及現代資本主義在全球流動的世界框架。因此,黑水溝更像一道想像的精神屏障,劃出了臺灣與世界(特別是對岸中國)的歷史鴻溝。這座多山環海的島嶼流淌著南島語系原住民、墾殖移民後代、殖民地出生的一代,以及當代的移民群體等不同身分的生命經驗,2025臺雙展藉由當代藝術創作的參與和介入,皆由解殖的思考路徑,或可找出書寫臺灣藝術史的新觀點。


國美館「黑水—2025臺灣美術雙年展」匯集31組藝術家作品
▲展覽作品之一。民眾可親手折紙飛機在看台上射向對岸。(記者廖美雅拍攝)

國美館指出,由國美館展覽組副研究員賴駿杰統籌策展,以「黑水」(Black Water)為題,借用解殖理論學者瓦爾特・米尼奧羅(Walter D. Mignolo)所提「晦暗面」(darker side)概念與方法,隱喻臺灣歷史中關於遷徙、離散與多重殖民的恐怖經驗。「黑水」企圖透過解殖批判的視角,質疑且試著修正過往以大陸中心、政權變遷為主的史觀與書寫框架,並藉由當代藝術創作所展現的靈活想像,嘗試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討論臺灣藝術史主流書寫的問題與限制。

因應展覽開幕,特別規劃自參展作品延伸而來的相關表演與公眾活動,包括參展藝術家李立中帶來第1場的《大肚王國》講述表演,李立中透過全新創作編劇,搭配大肚王國古地圖及臺中相對地景、鴿籠、麻布袋等17世紀日常生活物件與鴿子演員,引領觀眾重返大肚王國歷史現場,揭示一段可能自史前時期即存在,且歷經大航海時代、明鄭乃至清領時期,活躍在現今臺中一帶的原住民政權與殖民者接觸的歷史。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