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大會COP30遊行:為亞馬遜而走 人民遊行脫離鳥籠
正在巴西貝倫(Belém)舉辦的聯合國第30屆氣候大會(COP30)邁入白熱化的第二週。15日,數萬民眾走上這座亞馬遜雨林邊緣城市的街頭,呼籲與會代表對抗氣候變遷、停止破壞森林、並負起氣候賠償責任。這是氣候大會近三年來首度走上街頭,是最貼近民眾、最自由呼喊的遊行。

盤點第一週進程,雖森林永續基金順利啟動,但「全球調適目標」(Global Goal on Adaptation, GGA)進程卻因資金議題受阻。學者分析,調適與公正轉型仍有望達成協議,但攸關1.3兆美元的氣候融資可能會遭逢強大阻力。
走上亞馬遜城市街頭 人民大遊行
每年氣候大會期間的遊行是民間表達訴求的重要戰場,但過去三屆會議主辦國強力打壓民眾聲音,導致遊行隊伍只能在大會場內繞行,被譏為「鳥籠遊行」。週六,名為「偉大人民的遊行」(Great People's March)終於走上貝倫街道,是近年訴求最自由的一次。
亞馬遜部落大力參與此次遊行,除了來自當地的原住民族,還有來自全球的隊伍。《法新社》報導,巴西Huni Kuin原住民族代表說,森林遭大肆破壞,宛若大屠殺,需要更多原住民代表在氣候大會上捍衛他們的權利,並要求大國、企業賠償他們造成的災害與損失。

隊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大的骷髏鬼怪引領的「化石燃料葬禮」,三具巨大棺木上印著「煤炭」、「石油」、「天然氣」。數十人撐起一條30公尺長的巨蛇穿梭前進,與會者告訴《衛報》,蛇是亞馬遜原住民的神聖動物,這個詞在當地有「付錢」之意,代表排碳者應為暖化負責。
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陳惠萍說,這次遊行踏出聯合國會場地外,參與人數變多,也聽到更多原住民訴求與森林倡議。


過去這一週來,台灣團體在會場綠區(民間討論區域)舉辦多場會議。陳惠萍說,當地組織對參與氣候議題十分熱情。貝倫氣候濕熱,冷氣設施很少,民眾對高溫與調適議題尤其有感。
他進一步指出,氣候議題不應遺漏任何人,呼應今年大會主題──全球共作(Global Mutirão)」。Mutirão就代表社區集體努力,例如一群人一起建造房屋、收割莊稼。這次會議確實也看到社區大眾積極加入氣候行動。可惜的是,多數原住民仍無法進到氣候大會場內,為自己的權利發聲。

產油國極力阻饒 氣候融資是最大障礙
盤點第一週進程,主辦國巴西啟動「熱帶森林永續機制」(Tropical Forests Forever Facility, TFFF), 55億美元資金承諾加入 。但在全球調適目標進程上,則因資金問題受阻,非洲與阿拉伯國家提議延後兩年。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總監趙家緯指出,大會協商的重頭戲在第二週,全球調適目標與貝倫公正轉型行動機制」(Belém Action Mechanism for Just Transition,BAM)仍有望達成協議。然而,「巴庫-貝倫路徑圖」(Baku to Belém Roadmap)恐會遇到不小的阻力。
「巴庫-貝倫路徑圖」目標是在2035年達成每年1.3兆美元的氣候融資。趙家緯解釋,雖然美國未派代表出席本屆會議,但難保美國不會藉由中東產油國家從中作梗。

- 記者:文:陳文姿(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