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翠玉白菜,為何全球知名?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羅浮宮的《蒙娜麗莎》、大英博物館的羅塞塔石碑、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星夜》,各大博物館往往都有一件必看的收藏品,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而對於位於台北的故宮博物院來說,它的明星展品卻顯得樸素許多:一顆白菜。


這件栩栩如生的白菜雕塑由一塊白玉和一塊翠綠玉雕琢而成,彷彿剛從田間採摘,還帶著晨露的晶瑩光澤。翠綠的葉片間藏著一隻螽斯和一隻蝗蟲,而這位不知名的雕塑家則巧妙地利用玉石的天然紋理,營造出菜莖上肋骨般的視覺效果。它只有7.4吋高。然而,因其極高的人氣擁有自己的專屬展廳。博物館甚至會提前公佈玉白菜「外出參觀」的日期,也就是它被借展或移至其他地方展出的時間,以免遊客失望而歸。


博物館並未統計每年約200萬遊客中有多少人專程前來參觀玉白菜。但排隊拍照的長龍表明,即便不是大多數遊客,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是衝著它來的。 「在照片上看,它似乎不夠生動,但在這裡親眼看到,在自然光下,它真的更吸引人。」一名中國大陸的遊客表示。


儘管玉白菜雕塑並未被正式認定為台灣的“國寶”,但它的人氣之高,常常被人們稱為台灣的“國寶”。它的圖像被印製在各種商品上,並被製成毛絨玩具和模型,在博物館商店及其他場所隨處可見。



故宮的翠玉白菜,為何全球知名?

圖片取自:(示意圖wikipedia)

這件翡翠白菜,如同故宮博物院的大部分藏品一樣,是一件皇家文物,曾收藏於北京紫禁城,後於國共內戰期間被遷至台灣。它並非唯一一件: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同樣位於中國大陸的天津博物館也收藏有翡翠白菜。事實上,台灣故宮博物院本身就收藏了另外兩件。


這件也被稱為「翡翠蟲雕白菜」的作品,為何能享譽全球呢?台灣大學藝術史教授許雅慧表示,翡翠的光澤和雕刻家的精湛技藝是這件作品脫穎而出的關鍵。


但翡翠白菜歷久不衰的魅力或許也源自於其像徵意義。這件器物可能是19世紀80年代一位妃嬪獻給光緒皇帝的嫁妝,長期以來被視為女性純潔、生育和豐饒的象徵。許女士表示,儘管一些歷史學家質疑蝗蟲和螽斯代表兒童這一長久以來的說法,甚至質疑這件器物是否真的是嫁妝,但其寓意依然深深吸引著人們。她補充道:這件器物所蘊含的吉祥寓意非常重要,這或許是它吸引普通遊客的關鍵因素。


然而,儘管翡翠白菜在公眾中廣受歡迎,但一些藝術史學家和博物館館長卻不以為然。在專業人士看來,它的品質與清代盛行的許多其他寫實玉雕作品並無二致。「它是最獨特的一件,但並非中國工藝的巔峰之作。」故宮博物院文物部前研究員張立團在上述博物館期刊中寫道。


研究人員還指出,由於缺乏關於這件文物的文字記載——包括委託人、製作人和所有者的資訊 這件文物的歷史背景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個謎。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台灣文化部只將這顆玉白菜列為重要文物,而非正式的國寶。


資料來源:How a humble cabbage became one of the Forbidden City’s most memorable treasures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