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VGP 部署與美軍 Typhon 撤出:第一島鏈陸基火力的任務移轉/蔡元鴻

蔡元鴻(軍事戰略分析師)
日本防衛省防衛裝備廳(ATLA)近日在「防衛裝備廳 2025 年技術研討會」公布最新測試成果,指出「島嶼防衛用極音速滑翔彈」(HVGP)已完成高緯度寒冷環境實彈試驗,並確認性能符合預期。依照 ATLA 與《國防白皮書》規劃,首批兩個營級單位將於北海道與九州成軍,構成日本本土南北兩端的陸基中程打擊網。
與此同時,美國陸軍宣布將自日本岩國基地撤出「堤豐」(Typhon)陸基中程飛彈系統,引發外界關注兩者是否存在關聯。從既有公開資料與軍事架構演變觀察,美日兩項動作雖非直接因果,但兩者之間呈現明顯的「任務移轉」與「火力銜接」關係。
根據 USNI News 與 ATLA 公布的資訊,HVGP 已確認具備下列性能:Block-1 射程約 500 公里;Block-2 / 2A / 2B 射程擴增至數千公里。
雖然日本仍使用「島嶼防衛用」的官方表述,避免引發區域疑慮,但其射程與飛行模式(彈道上升+滑翔體末端突防)已接近中程彈道飛彈的功能。這類系統可執行:一、反艦與反艦隊火力封鎖(宮古海峽至嶼那國海域);二、對沿岸軍事目標的縱深打擊;三、封阻北方宗谷海峽與日本海上航道。
部署地點為北海道與九州,恰好對應日本在北方(俄羅斯極東)與南方(中國大陸東海海域)的主要戰略壓力點,形成一個日本版的 「南–北陸基打擊鏈」,顯示其從「島嶼防衛」逐步走向實質中程打擊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於 2024–2025 年間以 2 億美元軍售案提供日本「極音速滑翔彈體技術支援與測試設備」,並參與多次在加州進行的聯合試驗,顯示美方積極協助日本建立中程滑翔體能力。在此基礎上,外界普遍評估 HVGP 部分子系統(如滑翔彈體設計、熱防護與導航整合)可能獲得美方顧問與測試協助,但具體技術分工仍未完全公開。
美軍的 Typhon 系統主要訴求為可發射:SM-6(部分公開資料推估約 240–460 公里,彈道攔截模式可達 1,000+ 公里以上,屬多用途反艦 / 反彈道 / 對地);Tomahawk Block-V(1,600–1,800 公里陸攻)。然而,美國決定從日本撤出海外部署,其理由來自多因素疊加:
一、印太戰略重心轉向「更遠」的打擊能力。美國國防部已將資源集中到 LRHW 長程極音速武器(>2,700 公里)、B-21「縱深滲透打擊」,以及 PrSM Block 4(增程至 1,000+ 公里,具反艦能力)。從美軍公開的預算顯示分析,Typhon 更接近過渡性平台,其生存性與部署彈性相對有限,難以與美軍正在優先投資的中長程極音速與滲透性火力並行。
二、盟邦軍力成熟,美軍可從第一島鏈後撤。特別是日本、澳洲、菲律賓等國積極建置:中程反艦飛彈(日本 12 式改良型、菲國購置的布拉莫斯(BrahMos)超音速反艦飛彈)、中程精準火力(HVGP)、沿岸機動飛彈營(澳洲 HIMARS / NSM)。其他盟邦的沿岸火力擴增,也使得美軍無需再於第一島鏈,維持大量固定或半固定的陸基火力。
三、避免造成政治負擔或戰略誤判。Typhon 部署在盟國境內曾引發周邊國家關注,美軍撤出可降低外交成本,同時讓盟邦自行承擔「前沿火力節點」的定位。
綜合上述,Typhon 的撤出屬於美軍戰略重組與任務重新分配,並非武器技術本身的失敗。
若從印太聯合作戰架構(JADC2)觀察,美軍宣布撤出 Typhon 之後,其在第一島鏈的陸基中程任務並未消失,在任務功能上由 HVGP 部分承接。兩者的關係並非「日本部署 HVGP → 迫使美國撤離 Typhon」的因果關係,而是美軍在重組火力配置時,將前沿陸基打擊逐步交由盟邦承擔,而自身轉向更遠程與更縱深的能力。這一變化可從三個面向理解:
其一、地緣上的接替:Typhon 原先部署於本州西部的岩國基地,屬第一島鏈「中段節點」。在其撤出後,日本 HVGP 剛好在南端(九州)與北端(北海道)形成新的火力支點,使陸基中程火力仍維持島鏈架構中的存在,只是由美軍轉為日本主導。
其二、戰略功能的承接:Typhon 主要負責反艦與沿岸運作,而 HVGP Block-2 的射程與飛行模式則能覆蓋宮古海峽、東海艦隊集結區至宗谷海峽方向。雖然兩者技術不同,但在火力效果上呈現對區域水道封鎖與縱深打擊的任務延續。
其三、技術上的銜接:HVGP 的滑翔彈體、熱防護與導航整合技術,皆可能獲得美方支援,使其成為美日共同火力架構的一部分。Typhon 撤出後,日本得以在美方協助下,具備自主操作的中程陸基火力能力。
因此,Typhon 的撤離並非單一因素驅動,而是美軍整體火力調整與盟邦分工的結果。HVGP 並非取代 Typhon,而是接續其前沿陸基打擊角色,成為第一島鏈陸基火力網中的新主力。
總結而言,美軍將縱深與高端打擊作為核心任務,而第一島鏈的前沿中程火力逐步移交盟邦。HVGP 的成軍與 Typhon 的撤出並非因果,而是同屬印太火力架構重整的一部分。這象徵著島鏈火力網正從以美軍為主的第一階段,過渡至美日共同承擔、更加分層化的「第二階段火力網」。(照片翻攝資料照)
- 記者:好報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