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手術治療靜脈曲張 術後疼痛少、恢復快、不留疤痕


雷射手術治療靜脈曲張 術後疼痛少、恢復快、不留疤痕


〔今傳媒/記者郭政隆嘉義市報導〕下肢靜脈曲張是常見的靜脈系統疾病之一,俗稱「浮腳筋」,主要原因為靜脈瓣膜閉鎖不全,導致血液逆流,使淺層血管曲張變形;日前一位56歲的邱姓患者,因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近兩年來雙腳靜脈曲張愈發明顯,不僅外觀突起,甚至出現疼痛與沉重感,近期他前往臺中榮嘉義分院就診,經心臟外科林伯翰醫師診斷後,建議他進行雙腳靜脈曲張雷射手術。



中榮嘉義分院林伯翰醫師表示,常見下肢靜脈曲張症狀,包括腿部皮膚出現紅藍色如蜘蛛網或蚯蚓狀的血管,嚴重者甚至形成結節,不僅影響外觀,也可能引起腫脹、疼痛或潰瘍,靜脈曲張的發生與遺傳、肥胖、年齡、懷孕、久站或久坐等因素相關,像是專櫃小姐、醫療人員與廚師等皆為高風險族群,平時應避免穿著過緊衣物或高跟鞋、避免蹺二郎腿,並可在睡前將雙腿抬高,幫助血液回流。



雷射手術治療靜脈曲張 術後疼痛少、恢復快、不留疤痕


林醫師指出,靜脈曲張是無法自行修復的疾病,若不及早治療,可能導致潰瘍、感染或出血等併發症,初期可透過穿著彈性襪、規律運動及改善作息減緩惡化;但若症狀加劇,應盡早就醫評估,近年來血管內雷射或射頻燒灼治療成為熱門選擇,只需極小切口即可完成,疼痛少、恢復快、不留疤痕,術後穿上彈性繃帶即可行走,成效佳且外觀自然,該名邱姓患者手術過程順利,術後幾乎無明顯傷口疼痛感,隔日即能穿著醫療級彈性襪出院。



林伯翰醫師提醒,手術後應保持傷口乾燥,並持續穿著醫療級彈性襪約兩至三個月,以協助靜脈回流及預防復發,治療後仍須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避免久站或久坐,若因工作無法避免,應依醫師建議挑選適當壓力的彈性襪,並定期檢查腿部血管,唯有積極治療與持續保養,才能遠離靜脈曲張、重拾輕盈健康的雙腿。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