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掃墓小心被!疾管署教你自保5要5不

清明掃墓要注意遠離毒蛇。( 圖 /疾管署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清明連假將至,許多民眾會前往山區掃墓、踏青,但毒蛇出沒的風險不容忽視。根據疾管署統計,台灣每年約有近千人被毒蛇咬傷,輕則局部腫脹疼痛,重則可能導致呼吸困難、大量出血、腎功能衰竭,甚至截肢或死亡。疾管署強調,抗蛇毒血清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可大幅降低中毒風險與死亡率,提醒民眾進入野外時務必提高警覺,避免與毒蛇發生危險接觸。
台灣常見的毒蛇分為出血性毒蛇(如龜殼花、赤尾青竹絲、百步蛇)、神經性毒蛇(如眼鏡蛇、雨傘節)以及兼具雙重毒性的鎖鏈蛇。疾管署目前儲備約3870劑抗蛇毒血清,每年平均使用約2660劑,其中以針對龜殼花與赤尾青竹絲的血清需求量最高。文獻顯示,在抗蛇毒血清普及前,台灣蛇咬傷的死亡率高達6%,但隨著醫療進步,如今已大幅降至0.18%。
疾管署提醒,民眾如不慎被毒蛇咬傷請保持鎮定,牢記「五要五不」,五要:要視為毒蛇咬傷處理、要記毒蛇外觀特徵、要脫飾品,避免肢體腫脹、要包紮傷口上緣,減緩毒液擴散、要保持冷靜並儘速就醫;五不:不割開傷口,避免感染、不用嘴吸出毒液,避免感染、不冰敷,避免組織壞死、不飲酒或刺激性飲料,避免加速毒液作用、不延誤就醫,耽誤治療時機。
國內目前有195家醫療院所儲備抗蛇毒血清供民眾救急,由於抗蛇毒血清為醫師處方用藥,如有使用需求可先透過「抗蛇毒血清儲備點查詢」(https://gov.tw/yPR),瞭解鄰近醫療院所抗蛇毒血清的儲備情形,切勿購買來路不明藥物。
相關新聞
新冠「疫情緩升」 4/8開放3族群打第2劑JN.1疫苗
2月嬰染百日咳確診住院!「阿祖恐是感染源」南部家庭群聚再現
黃國昌稱就安基金遭濫用 知情人士揭脈絡打臉:完全狀況外
- 記者:nownews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