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花鐵公路2轉骨方案 防東台灣淪孤島

蘇花鐵公路2轉骨方案 防東台灣淪孤島
2024年7月27日,行政院長卓榮泰視察台鐵和仁至崇德間路段災損情形,承諾要給花東鄉親一條平安回家路。(圖/行政院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一條安全的鐵、公路是花蓮鄉親長期以來的需求與期盼。」2024年7月27日行政院長卓榮泰,親赴蘇花鐵、公路毀壞的台9線164.2K災區視察後,向花東鄉親喊話。交通部、台鐵提出兩「轉骨」方案,要為東部居民打造一條平安回家路。

2024年9月20日立法院開議,在地立委傅崐萁曾在台上對官員大聲質詢:「花蓮從地震至今已有8次成孤島!」。這段質詢內容凸顯出東部民眾的無奈,因為地震、颱風接連來襲,導致花蓮交通修好又斷、斷好再修,無限輪迴,其中台鐵北迴線和仁至崇德間路段去(2024)年阻斷11次,蘇花公路更高達22次。

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統計,蘇花鐵路重大鐵事故從2015年至2024年,10年共13件,平均每年1.3件,包含2018年10月21日台鐵第6432次普悠瑪自強號事故,釀18人死、277人傷,以及2021年4月2日第408次太魯閣事故,釀49人死、213人傷。交通部公路局(下稱公路局)統計,自2018年至2024年蘇花公路因崩塌而阻斷次數,7年共74次,平均每年10.57次。


蘇花鐵公路2轉骨方案 防東台灣淪孤島
2024年7月27日行政院長卓榮泰視察台鐵和仁至崇德間路段災損情形,邊坡大面積崩塌。(圖/行政院提供)

鐵路轉骨方案,交通部指派台鐵公司提出「北迴線永續韌性改善初步評估報告」(下稱北迴改善報告),高風險路段和平至崇德間,研議以海側設置高架或山側設置人工隧道等方式取代既有路線。公路轉骨,則提出「台9線蘇花公路安全提升計畫」(下稱蘇花安),依現有道路截彎取直提升安全性。


蘇花鐵公路2轉骨方案 防東台灣淪孤島
台鐵2015年至2024年重大鐵道事故統計。(圖/NOWnews社群心中製圖)

蘇花鐵公路2轉骨方案 防東台灣淪孤島
台鐵北迴線和仁至崇德間路段,過去發生2起重大鐵道事故。(圖/翻攝自Google Earth)

蘇花鐵路怎轉骨?交通部:沿海高架或人工隧道

台鐵北迴線為蘇澳新至花蓮,全長79.2公里,針對經常發生崩塌的和平至崇德路段,台鐵初估該路線繞過易崩塌地段,由原本10.1公里拉長成17.8公里,預計從海邊設置高架,或內陸挖隧道等2方案,還需考量如何設置車站等問題,但詳細內容仍待交通部核定後公佈。北迴改善計畫未拍板定案前,維護東部鐵路安全的壓力,全落在台鐵員工身上。

「上班宛如在走鋼索。」台鐵公司勞工董事吳長智語重心長說,從0403花蓮地震後,在人力短缺情況下,除了平日維護工作,還需加派人力24小時巡邏邊坡落石,每天提供載客首班與末班車前後,還得派車沿線查道,讓台鐵基層「怨聲載道」。他呼籲台鐵應儘速完成沿線防護措施,以確保員工安全。

長期關注交通議題的立委李昆澤指出,無論台鐵最後選擇哪一個版本的改線方案,須兼顧安全韌性與環境敏感區,尤其在地質脆弱路段,短期做好邊坡防護工程與佈建沿線落石預警系統。曾2度到現場勘災的立委鄭天財也表示,和平至崇德路段常有坍方意外,建議台鐵強化明隧道、加設防護網等方式提升道安。

消基會董事暨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分析,北迴改線建議從工程難度、成本、路線系統遇極端氣候的韌性與安全風險等評估,才能找出適當方案。同時建議台鐵改善鐵道監測、電務智慧化到SMS(鐵道安全管理系統)的落實,除設備智慧更新外,最重要的是補足人力及落實安全教育SOP。

對此,台鐵回應,將對北迴線進行短、中、長期改善措施,積極辦理完成東、西小清水溪橋的改建、土石流防護改善、以及沿線明隧道等改善工程。設置入侵防護及告警系統,防範邊坡滑動、落石等異物入侵鐵道,提升行車安全。


蘇花鐵公路2轉骨方案 防東台灣淪孤島
蘇花公路2018至2024年坍方造成道路阻斷一覽表。(圖/NOWnews社群中心製圖)

公路轉骨:蘇花安截彎取直 預估2032年完工

為兌現卓榮泰提供花東鄉親,安全回家路的承諾,交通部推動「蘇花安」與「國道5號銜接蘇花改公路計畫」。前者基於蘇花改通車後,多次崩塌阻斷,提出改善山區路段的蘇花安。後者完工後,則可大幅提升運輸效能。

根據公路局資料顯示,自2018年至2024年,蘇花路廊預警性封路高達18次。蘇花安改善路段,由既有台9線蘇花公路規劃為3路段,「東澳-南澳」、「和平-和中」與「和仁-崇德」,總經費為359億元,預估2032年完工。公路局指出,既有路段截彎取直提升安全,可減少極端氣候衝擊導致封路機率。

蘇花安被視為解決東部公路運輸解方,李克聰認為這是中長期目標,面對汛期危害,短期還需運用智慧管理,預估極端氣候造成交通不穩定、不安全的問題,採智慧偵測、預警等措施,降低各項災害對東部交通的影響。


蘇花鐵公路2轉骨方案 防東台灣淪孤島
台9線蘇花公路安全提升計畫。(圖/交通部公路局提供)


相關新聞


震殤週年3/花蓮觀光「冰河期」緩步回溫 異業結盟拚度國旅寒冬


震殤週年4/天王星剷平「一二樓仍埋地下」 住戶盼重建找回記憶


震殤週年5/震後重生!「山月村」前員工不放棄「山下」再起爐灶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