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腸病毒死亡+1!嬰出生4天發病隔天亡

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再次出現新生兒重症及死亡個案,疾管署提醒留意。(圖/記者張乃文攝)
[NOWnews今日新聞] 國內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個案,其中1例死亡,各為南部未滿1個月嬰,及中部未滿1個月嬰。後者因早產、呼吸窘迫等,出生第4天出現活力下降等,次日不幸死亡,2案皆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提到,國內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個案,其中南部4天大個案,媽媽生產前後沒有相關症狀,疫調發現個案手足、爸爸在出生前有發燒咳嗽症狀。
林詠青說,個案出生後先入住嬰兒室觀察,4天大時就出現發燒、頻繁呼吸中止,抽血後也發現肝指數上升、血小板低下,血氧下降,經PCR檢驗確認為腸病毒。
林詠青指出,個案轉入加護病房治療。所幸治療中生命徵象穩定改善,住院約2週康復出院,為伊科病毒11型併發肝炎、血小板低下等重症。
另一名死亡個案為中部4天大男嬰,林詠青表示,個案母親生產前一週出現發燒、呼吸喘,個案出生後即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抽血檢驗發現肝指數升高等,於加護病房插管治療後,個案生命徵象仍不穩,隔天過世;後續確認為腸病毒伊科11型。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30週(7月20日至7月26日)門急診就診計6,489人次,與前一週(6536人次)相當。近4週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以伊科病毒11型為多,且上週新增新生兒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病例,新生兒重症發生風險持續。
今年累計1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7例死亡,仍為近6年同期最高;其中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累計8例,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其中6例死亡個案。
疾管署指出,因應新生兒腸病毒疫情,疾管署已依「114年腸病毒流行疫情應變計畫」於6月17日成立應變工作小組,與地方政府共同執行各項應變策略,全國共有89家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確保腸病毒重症不漏接。
疾管署說明,衛生局持續辦理托嬰中心和產後護理之家感控查核,今年共辦理486家托嬰中心和55家產後護理之家感管查核,分別佔所有機構數的27%和22%,目前已完成查核之473家托嬰中心和51家產後護理之家,全數合格。全國1,770家托嬰中心和251家產後護理之家也已依疾管署要求於7月15日前完成腸病毒防疫自我查檢,並由衛生局完成查驗結果稽核。
疾管署表示,目前社區檢出腸病毒型別仍以伊科病毒11型為主,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併發重症風險持續;由於成人感染腸病毒症狀通常較不明顯,提醒準媽媽於生產前後加強防護措施,避免出入人多擁擠或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及接觸有症狀人士,並加強洗手及呼吸道衛生,如有出現發燒、呼吸道感染、腹瀉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家人如有疑似症狀,應做好隔離或防護措施,避免接觸孕婦及新生兒。
疾管署提到,醫療院所加強詢問孕產婦分娩前14天與同住家人(含家中其他兒童)是否出現疑似症狀,以及時提供醫療處置。此外,醫院嬰兒室、托嬰中心及產後護理之家應落實訪客管理及感染控制措施,降低嬰幼兒感染風險,如發現疑似腸病毒群聚感染,即應通報並採取適當防治措施。
疾管署呼籲,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可能會出現發燒或低體溫、活力不佳、喝奶量變少等情形,未及時治療可能發展為心肌炎、肝炎、腦炎、多發性器官衰竭等重症,嚴重威脅生命,一旦有上述症狀,務必儘速帶往就醫。
另家中嬰幼兒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相關新聞
類鼻疽增4例!台南男敗血性休克住加護 羅一鈞:今年風險特別高
加熱菸解禁!國健署有條件通過2家業者、14品項
726大罷免後遭點名不適任 邱泰源:衛福部努力「社會有目共睹」
- 記者:nownews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