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暑期假日學校 攜手印度、菲律賓姊妹校師生跨國交流

淡江大學暑期假日學校 攜手印度、菲律賓姊妹校師生跨國交流
淡江大學今夏於校園內熱鬧展開兩場跨國交流型「假日學校」課程,分別由化學學系與物理學系主辦,邀請印度及菲律賓姊妹校師生來臺參與,透過專業課程與文化交流,展現淡江大學推動國際化、跨域學習及新南向政策的積極成果。

化學系舉辦假日學校,與印度席夫納達爾大學(Shiv Nadar University)合作,淡江大學有7位教師參與。課程涵蓋藥物開發、太陽能材料、產氫催化劑、人工智慧應用於化學模型等主題,並安排華語課程,協助印度學生深入體驗臺灣語言與文化。課程主持人謝忠宏副教授表示,在「新南向政策」及行政院「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的支持下,擬定這項人才培育計畫,是深化教育交流與人才培育的重要一步,未來還將持續舉辦雙邊學術演講與研究合作。

除了專業課程,化學系更安排學生參訪故宮、九份、野柳及淡水老街,讓印度學生驚嘆臺灣的文化底蘊與飲食多樣性。參與交流的淡江學生也表示,在共同研究與生活過程中,「因彼此的專業一致,更容易交流,很開心有機會介紹臺灣的風俗文化讓他們了解。」

緊接著,物理系舉辦「台菲量子半導體檢測假日學校」,邀請菲律賓瑪布亞大學(Mapúa University)與愛特諾德達沃大學(Ateneo de Davao University)20位師生來臺參與。課程設計涵蓋數據科學、材料科學、量子應用等專題講座與實驗室實作,並帶領學員參訪同步輻射中心與新竹科學園區,認識半導體前沿技術。來自瑪布亞大學的學生Nathaniel表示,透過參與課程,讓他在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上獲得新啟發,收穫豐碩。除了專業課程,學員們同時參加臺灣茶文化體驗、淡水歷史文化導覽及參訪國立故宮博物院、龍山寺等地,增進對臺灣的理解。

兩場假日學校的舉辦,展現淡江大學在「AI+SDGs=∞」與「ESG+AI=∞」校務發展願景下,持續強化國際學術合作與文化交流的努力。理學院薛宏中院長指出,假日學校不僅培養專業能力,更鼓勵學生們將所學應用於未來職涯,拓展國際視野。透過暑期假日學校,淡江大學不僅為國際學生提供優質的研究學習平台,也展現該校推動國際教育、落實新南向政策的決心。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