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假實施周年 不到1成學生使用

身心假實施周年 不到1成學生使用
高中職於113學年度全面實施身心調適假,但學生團體EdYouth調查,僅有9.7%的學生表示使用過。(圖/示意照)

[NOWnews今日新聞] 教育部在113學年度,於全國高中職實施「身心調適假」,不過根據學生團體EdYouth調查,僅有9.7%的學生表示使用過。而請過身心調適假的學生當中,38.8%不同意以及非常不同意,該假別1學期只能請3天能夠滿足需求,大過同意與非常同意的29.6%。

EdYouth在2025年《108課綱觀察報告》公布這項調查。在被問到請身心調適假的過程是否遇到困難與阻礙,有學生回答:「需家長同意讓人卻步」、「家庭會認為有病的人才會請,而且留下這個紀錄是丟臉的」、「家人無法理解『很累,需要休息』這件事,家人勉強的態度讓我覺得很自責。」

課業壓力大 身心假實施周年師認「不如預期」

學生的回應與兒福聯盟調查不謀而合。從數據來看,有37.3%的高中生不知道有心理假制度。再者,來自學校及家長的阻礙,包含老師及家長的不諒解、擔心學生濫用心理假,乃至於行政流程繁瑣等。最後是請心理假的學生,擔心會被貼上「汙名化」標籤,如果有心理健康困擾,不會告訴任何人達39.1%。


身心假實施周年 不到1成學生使用
北市大直高中輔導室主任吳姿瑩以該校為例,高中職身心調適假實施第一年,使用情況不如預期來的好。(圖/記者王郁勳攝)

教學現場的觀察又是如何?台北市立大直高中輔導主任吳姿瑩表示,確實沒有如預期學生踴躍使用。台北市立育成高中輔導組長江家欣則觀察,高三學生面臨更沉重的升學壓力,例如模擬考考差,但有人請身心調適假,在家裡休息一天,回到學校獲得重新站起來的力量。指該假別有助於和自己對話、重新整理情緒,再次迎接挑戰與壓力。

課業無疑是學生沉重的壓力來源之一。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張哲維指出,108課綱至今6年,學生為了升學,在科展或競賽中誇大甚至造假者大有人在,這樣的壓力比聯考時代還大。他舉例許多社經地位較高的父母,為了孩子的成績,會以半強迫方式安排家教或補習,時間一久孩子的心裡累積排斥感,一旦爆發會做出什麼事無法想像。張哲維就曾在醫院急診室碰過因孩子墜樓送醫、心急如焚的家長,孩子因為壓力與情緒問題,從住處頂樓一躍而下,激烈手段讓父母都難以承受。

身心假需家長同意才能請 學生卻步

但身心調適假需要父母同意才能請,卻是造成學生卻步的主因之一。江家欣強調,學生的人身安全是校方第一考量,如果請身心調適假是因為自身壓力或焦慮,沒有讓家長知道的話,老師再怎麼關心都不及家長的關心。如果孩子請假不想讓家長知道,那就必須回歸到孩子與家庭的溝通是否出現狀況。吳姿瑩則認為,請假這件事很考驗親子關係。如果父母夠信任孩子,當孩子提出請假需求,父母會同意。但平常親子衝突不斷、信任關係薄弱,孩子就會不想請這個假。

除了家長因素之外,兒福聯盟調查也發現,高中生請心理假阻礙,第1名為老師高達20.8%。兒福聯盟政策發展處副處長李宏文指出,有老師向請心理假的學生斥責說,「你不夠堅強」;另有學生請心理假,被校方要求出示診斷證明或諮詢紀錄,讓政策美意大打折扣。

身心假無須證明就能請 家長憂遭濫用

但張哲維認為,學生若心情不好、不想上課,就能請身心調適假,是否會成為學生的「蹺課神器」?張哲維說,會想請身心調適假的學生,言行中多少會出現徵兆,如果都沒有經過心理師諮商而請假,未免過於浮濫。對此江家欣解釋,身心調適假不是針對憂鬱或心理疾患的孩子,他可能因為課業壓力或感情因素,造成身心需要調適。再者對需要心理諮商的孩子來說,更多的是請病假,一學期三天的身心調適假恐怕也不適用。


身心假實施周年 不到1成學生使用
北市育成高中輔導組長江家欣觀察,身心調適假確實可以給課業壓力大的孩子喘息空間。(圖/記者王郁勳攝)

關於心理假使用率低,教育部國教署學務校安組組長葉信村回應表示,根據教育部統計,113年度高中心理假使用率為4.9%,高職為4.7%,未來將持續透過相關會議或適當方式,向各地方政府及學校宣導,讓學校能依規定執行。

更多內容請點閱《心理假。心裡放個假》數位敘事專頁



相關新聞


放假「心」制3/大學心理假先行 第一位推手是他


放假「心」制4/公務人員身心假實施 真看的到也吃的到?


放假「心」制5/業務高手遇情傷蟄伏3年 盼身心假給喘息空間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