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未來有望續辦?

心理司長陳柏熹接受NOWNEWS專訪透露,將續辦衛福部推「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同時規劃參照英國,將社區融入藝術、運動等活動強化國人心理健康。(圖/記者王郁勳攝)
[NOWnews今日新聞] 搶救青少年心靈危機,給學生心理假外,衛福部推「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補助3次諮詢費原訂年底結束。心理司長陳柏熹首度鬆口續辦,另開始規劃參考英國社會處方模式,把藝術、自然、運動等改善身心健康的活動融入社區,與醫療體系互補。
根據衛福部統計,我國近10年青少年自殺人數累計429人,世界衛生組織 2023 年估計,全球每8人就有1人有心理健康問題(mental heatlh conditions)。為改善國人心理壓力,去(2024)年8月1日衛福部推出心理支持方案,編列3億3600元,補助15至45歲民眾,每人有3次諮詢費用,迄今使用超過18萬人次。
心理支持方案18萬人次使用 2026年將續辦
NOWNEWS專訪衛福部心理司長陳柏熹,他拿出平板分析數據,申請心理支持方案15歲至22歲有2.7萬人次,約占15%,其中有4049位青少年經評估達轉介標準,協助機構轉介就醫。具備精神科臨床經驗的他直言:「兒少心理健康,已構成公共衛生挑戰,憂鬱與焦慮的成長率成為門診第一名。」
陳柏熹分析,負責調控情緒與衝動的大腦,在20歲才趨於成熟,因此在大腦發育未成熟之前,有情緒困擾的學童,自傷行為會伴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根據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今年4月發佈的調查顯示,醫師指出,65%的國小憂鬱症患者,曾有過自殺或自傷行為;70% 的國中憂鬱症患者「經常出現」自傷行為;而高達90%的高中憂鬱症患者「經常出現」或「總是出現」自傷行為。
兒少憂鬱成看診第1名 心理司長揭背後原因
陳柏熹歸納青少年引發憂鬱症的原因,包含家庭因素、生活壓力、社交媒體與網路使用、社會經濟不平等、感情問題與自我認同困境等,「青少年自殺率上升是多種心理、家庭、學業、社 會壓力,及數位時代新興挑戰交織的結果。」他總結分析說。
陳柏熹首度鬆口表示,心理支持方案明(2026)年會持續辦理。至於是否開放至國中年齡層,陳柏熹指出,當初衛福部有提出來討論,但考量《學生輔導法》修法後,已增補輔導人力,現階段仍以學校輔導人員為主。
仿照英國模式 藝術、運動融入社區促進心理健康
陳柏熹建議台灣未來可參照英國模式,推出社會處方箋,將有心理健康問題的民眾轉介連結至社區,參與包括藝術、自然、志工或運動等促進身心健康的活動中,透過與社區的連結,滿足其社會與情感需求,進而促進心理健康。台灣可建立「跨部會合作模式」,由衛福部、教育部、運動部等部會共同推動,透過「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畫」設立試辦計畫,有成效後擴大辦理。
心理支持方案開放國中生? 教育部:以學校3級輔導為主
關於衛福部心理支持方案下修至國中年齡層,教育部國教署學務校安組組長葉信村回應,15歲以下學生心理支持,以學校3級輔導為主,並視需要轉介精神醫療。
陳柏熹口中的「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畫」,是總統賴清德提出「健康台灣」重要的願景政策,從2025年至2030年,為期5年編列預算56.3億預算,從資源布建、前端預防、醫療照護到緊急應變措施,建立全面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統。
回到青少年心理健康層面,陳柏熹指出,年輕世代在社群媒體上看似朋友眾多,但實際互動不足,家庭支持功能也逐漸減弱,需透過社區作為「大家庭」重新連結人群。仿照英國社區模式,讓青少年參與活動促進身心健康,這是下一階段規劃目標,透過社區參與編織出一張防護網,接住青少年脆弱的心靈。

更多內容請點閱《心理假。心裡放個假》數位敘事專頁
相關新聞
放假「心」制1/10年自戕429人 青少年心靈危機大調查
放假「心」制2/高中職身心假實施周年 不到1成學生使用
放假「心」制3/大學心理假先行 第一位推手是他
- 記者:nownews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