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界化身市政神隊友 用信仰讓城市更溫暖

宗教界化身市政神隊友 用信仰讓城市更溫暖
台中市推動「低碳宗教場所認證」,鼓勵宮廟減香、減金、節能。烏日玉闕朝仁宮等已有221處宗教場所通過認證,展現信仰與環保並行的決心(圖/柳榮俊攝2025.11.11)

宗教界化身市政神隊友 用信仰讓城市更溫暖
民政局長吳世瑋表示,市府與各宗教團體攜手合作,不論在文化傳承、環保推動、公益服務,讓台中成為更幸福宜居的城市。(圖/市政府提供2025.11.11)

[NOWnews今日新聞] 台中市的宮廟不只是信仰中心,更是守護城市的一股溫暖力量。台中市政府民政局長吳世瑋今(11)日在市政會議中表示,市府與各宗教團體攜手合作,不論在文化傳承、環保推動、公益服務或土地合法化方面,都看見宗教界的用心與行動,讓台中成為更幸福宜居的城市。

吳世瑋說,許多宮廟長年致力於文化推廣,像外埔無極三清總道院舉辦「中原盃全國書法比賽」已近30年,收到超過1萬7千份作品;南屯萬和宮的「萬和美展」成為在地藝文指標;北屯聖壽宮更連續舉辦30多屆「聖壽盃書法比賽」,吸引各年齡層民眾參加,讓傳統藝術在生活中延續。

除了文化扎根,台中市也積極推動「低碳宗教場所認證」,鼓勵宮廟減香、減金、節能。烏日玉闕朝仁宮等已有221處宗教場所通過認證,展現信仰與環保並行的決心。宗教團體也熱心公益,像北屯松竹寺、大里振坤宮捐贈救護車支援救災,疫情期間更主動出借場地設快打站、協助人流分流,大甲媽祖遶境也改以發餐盒、防疫規範為優先,齊心守護市民健康。

面對災害與急難,宗教界總是第一時間伸出援手。今年花蓮0403地震及堰塞湖潰堤事件,就有超過百間台中宮廟響應捐款,累計金額超過3,000萬元。此外,宗教團體也積極支持中台灣燈會與觀光活動,像大甲媽祖遶境,每年吸引逾200萬人次參與,創造約30億元商機,成為帶動地方繁榮的宗教文化盛事。

在宗教土地問題方面,民政局也積極協助老廟「名歸原主」。像西屯的百年「港尾永興福德祠」,在市府輔導下成功將登記在「福德爺」名下的土地改回管理協會所有,還立碑紀念;烏日的「朥(月胥)福德廟」更經多方協調,讓日據時期被收歸國有的廟地,重新回到宗教用途,為信仰延續留下重要一頁。

吳世瑋強調,宗教團體是市府推動政策的重要夥伴,從文化傳承到公益救助,宗教界都以實際行動支持城市發展。「信仰是安定人心的力量」,他說,未來市府將繼續與宗教界攜手合作,讓信仰、文化與幸福生活在台中共同綻放。



相關新聞


鳳凰颱風生成 勞工局籲工地嚴防職災


擁抱海風的秋冬假期 「向海那漾」延長露營優惠


面對青春痘別輕忽 醫提醒把握治療黃金期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