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地球解方 讓看不見的能源成為看得見的改變

共創地球解方 讓看不見的能源成為看得見的改變

【記者 劉嘉菲/台北 報導】在邁向淨零的時代,能源的創造與使用不僅仰賴科技突破,更需要跨域合作,讓綠能成為社會實踐的力量。「地球解方」邀請睿禾集團董事長陳坤宏與元太科技永續長林寅智,對談綠電轉供與節能科技的未來藍圖,展現綠電循環與永續設計的共創精神。

珍貴係革命情感,建立深厚夥伴關係

2019年睿禾成立,整併已經營運地面型光電三年的天泰能源,當時便發現地面型光電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困難度極高,甚至可能成為隱患,因此,毅然決定轉型爭議性較低的屋頂型光電。雖然當年政府開放綠電轉供民間,但小型屋頂案場卻不在允許之列,在爭取下,有關單位同意可依照最嚴格的「地面型電業」申請流程為屋頂電場送件。

睿禾面臨要找到一家合作買方作為佐證的挑戰,「當時非常感謝元太科技願意陪我走這段看起來很崎嶇的路,願意陪伴我們這樣的新創團隊,配合流程,提供相對應的買方支持文件。這是一個很難得且珍貴的陪伴。」陳坤宏說。元太科技不但成為第一筆綠電轉供的客戶,更是最緊密的能源生態夥伴,共同成就一場「能源革命」。

這份夥伴關係並非偶然,而是基於雙方對永續的共同信念。事實上在大眾對綠電一知半解時,元太科技就開始尋求多元的減碳路徑,並在2017年就開始響應政府推動的再生能源憑證,除太陽能外,也搭配風電與生質能等組合。

林寅智指出,「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但經濟發展甚至現在大家看的AI應用,都使用電需求不斷上升,因此,我們非常關注用電效率與節能科技。」元太科技20多年前就看見數位浪潮的興起,投入電子紙的研發製造,產品獲得富時羅素指數認證為100%綠色營收,近年來更提出創新的PESG(綠色產品、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永續架構。

結合文化創意,展開社會溝通新模式
近年來,社會上對於再生能源,無論是太陽能或者風力發電等都產生許多負面的印象,陳坤宏表示,「臺灣的再生能源,在不同的時間點,有不同的問題要克服,現在遇到的就是需要溝通的利害關係的人,實在太多了。但我們需要創造出更多沒有爭議的安裝空間,這是太陽能光電面臨到的挑戰。」


共創地球解方 讓看不見的能源成為看得見的改變
▲睿禾集團以「生態綠洲(Ecological Oasis)」為主題,以「屋頂種電 × 小農耕作」為意象,於2025年智慧能源週亮相,呈現永續設計領域的深耕成果。

為了讓綠電議題被更多人理解,睿禾以策展行動開啟社會溝通。其中最為人所知的是與設計團隊半隻羊的永續策展行動,陳坤宏說,「我們一直與雲科大的新創團隊有互動,因此認識從事立體紙藝設計的半隻羊團隊,並邀請他們一起討論策展方案,既然我們在做再生能源,那應該要以身作則,參展的材料要可持續性,最後的展覽材料都可被回收與再生。今年進一步使用海廢再生材料作為展場支架,回收率高達98.2%。」睿禾希望觀展者能在體驗友善環境的展場中,感受循環再生的精神。這樣的實踐不僅扭轉了社會對太陽能的刻板印象,也讓嚴肅的能源議題成為生活中可親近的話題。

元太科技同樣也透過文化讓大眾與電子紙接觸,電子紙本身就具有低功耗、節能減碳的特性,這是元太利用本身核心競爭力去創造社會影響力的行動之一,例如為各縣市建立電子書閱讀器行動圖書館的公益專案「e啟讀出未來」,以及與新竹市政府共同致力生態保育,捐贈彩色戶外電子紙告示牌在香山濕地金城湖、賞蟹步道等處設置,擴展至守護整體生態環境,與社會共融的「生物多樣性」範疇。林寅智表示,「不僅是產品面,我們也希望能積極延伸到文化、社會面向,使電子紙不僅是顯示技術,更是可以連結科技、環境跟文化的一個永續媒介。」


共創地球解方 讓看不見的能源成為看得見的改變
▲元太科技捐贈彩色戶外電子紙告示牌,設置在香山濕地,希望為生態保育盡一份心力,使科技連結環境永續。

地球解方總召集人楊振甫表示,「永續很像是自然組跟社會組的對話,要在商業跟科技能夠前進的同時,也能持續的發揮品牌的社會影響力。今天透過兩家企業的分享,看到強大的技術整合跟創新策略模式的最佳示範。」

跨界連結的永續想像
睿禾一直以來都沿續這樣的思維,他們與三小市集合作,延伸到農業與生物多樣性的領域,在過往支援很多雲林、嘉義的在地小農。陳坤宏並且期待未來可以與元太科技共同討論合作更多軟性的社會影響力提案,透過企業的採購能力進一步的去影響,並且去支援在地的社區的這些居民,相信將能產生很多的想像。

在未來跨域結合的提案方面,楊振甫首先邀請大家投入永續教科書的平臺,他表示「除了可以透過教育產生影響力外。透過校長的採購,能夠有機會把潔淨能源或電子紙的解決方案用在教育平權或教育創新,甚至低碳校園的這件事情上面,更有潛在的採購力。」

楊振甫以多年來連結企業共創地球解方的經驗提到,「現階段企業必須在商言商,要以技術所帶出來的商業優勢為核心,接著透過轉譯成為現階段社會跟環境需求上的重要的解方。他認為兩個品牌都從自己的本業出發,很務實持續性深耕環境跟社會面向,對於想要投入永續行動的企業是很棒的啟發,未來地球解方希望能成為橋梁,連結更多企業,在繼續放大社會影響力的基礎架構之下,能夠開創新的商機。」

當看不見的能源,因科技與設計而被看見,也因跨域合作而展現力量,讓永續從理念化為生活中最溫柔的改變。(記者劉嘉菲翻攝)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