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學協辦2025年諾科獎台北峰會 首場與青年對話講座
(記者黃音文/嘉義報導)中正大學協辦圖靈獎(Turing Award)得主傑克·唐加拉(Jack Dongarra)教授的首場講座,為首屆「諾科獎台北峰會」揭開序幕,活動於5月7日至9日在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隆重舉行,由諾科獎國際文教交流協會主辦。本場講座於今(8)日上午登場,吸引近400名學者、產業領袖及青年學子到場聆聽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最新技術突破,及其投入科研的經驗分享。

中正大學師生合照,中正大學AI研究中心熊博安主任(左五),蔡少正校長(左六)、李藹慈主秘(右二)。(圖/記者黃音文翻攝)
傑克·唐加拉博士是美國田納西大學的名譽教授,2021年圖靈獎Turing Award得主,亦是IEEE Sid Fernbach獎得獎者及美國國家工程研究院院士。他是高性能運算領域的先驅,對數值算法和開源軟體庫的演進有開創性貢獻,並對大數據、醫療保健、天氣預測和基因組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有深遠影響。他的研究成就促進計算機架構、科學計算和深度學習的進步,也奠定他在高性能運算領域的領導者地位。

中正大學校長蔡少正(左3)、中正大學AI研究中心主任熊博安(右2)、圖靈獎得主傑克·唐加拉博士(右3)、台北科技大學教務長黃育賢(右1)。(圖/記者黃音文翻攝)
智慧如光芒照耀蒼穹
峰會以「AI-超級運算改變研究方式」為主題,深入探討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生物科技等前瞻科技的發展趨勢。本場次的致詞貴賓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副主委蘇振綱提到,在邁向AI 與量子融合的新時代,唐加拉教授的思想啟發我們高速運算不只是技術的突破,更是加速跨領域創新的關鍵動能。台灣在半導體與資通訊領域具有堅實的根基,國科會正積極推動多項政策與計畫,以回應全球科技發展趨勢、強化台灣科技競爭力。

中正大學校長蔡少正、中正大學AI研究中心主任熊博安、主任秘書李藹慈等和與會合影。(圖/記者黃音文翻攝)
中正大學表示,非常榮幸能與諾科獎國際文教交流協會合作,擔任圖靈獎得主唐加拉教授演講場次的東道主。作為被譽為「計算機界諾貝爾獎」的圖靈獎得主,唐加拉教授的卓越成就與風采令人欽佩。中正大學校長致詞時指出,在國科會政策引導與資源挹注下,中正AI團隊已成功躋身「智慧城市國家隊」行列,展現大學在推動AI發展與人才培育上的前瞻能量,成為強化國家科技戰略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講座中引導QA的主持人,也是中正大學AI研究中心熊博安主任表示,AI團隊近年專注於智慧城市應用發展,結合實作導向與倫理思維,積極培育具跨域整合能力的AI專業人才。

靈獎得主傑克·唐加拉博士(前排左三)、中正大學校長蔡少正(前排左四)、校友總會總會長陳奕蓁(前排左五)、主任秘書李藹慈(前排左六),與校友合影。(圖/記者黃音文翻攝)
風範如燈火引領學子
唐加拉教授的演講主題是「青年學子未來如何參與科學與創新」,從自身經驗鼓勵青年學子培養對參與科學研究的興趣。唐加拉教授是義大利西西里島移民後裔,他的祖父在42歲時帶著當年十歲的父親和其他家人,口袋裡僅有25美元,落腳在紐約期待開啟新生活。唐加拉教授成長過程生活並不優渥,小時候有閱讀障礙,志向是成為一名高中老師,然在大學畢業前因有機會加入國家級實驗室,開啟從事研究的興趣,加上從小數學成績優異,畢業後打消成為老師的規劃,自此全心投入研究工作。因著對研究工作的熱情,一投入便是一輩子的志業。
在這場大師與青年對話的講座,蔡校長也鼓勵與會的青年學子,務必把握機會問問題,因為提問也是一個邏輯思考訓練,可以透過構思問題的過程整合學習到的知識和理論。中正大學與印度理工學院雙聯博士生Ayush Pratap在現場請教唐加拉教授年輕學者該如何維持對研究的熱忱,唐加拉教授從三個方向勉勵青年學子:
1. 面對失敗,從錯誤中學習
在研究的旅途中,失敗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常態。每一次的嘗試,無論成敗,都是邁向成功的重要一步。雖然過程中會有高低起伏,但正視失敗、持續努力,追求更多的高峰,將使我們離目標更近。
2. 勇於挑戰,堅持熱情
真正的成長來自於勇敢面對挑戰,選擇困難的道路而非逃避。牢記自己的熱情所在,專注於解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而非僅僅迎合他人的要求或期望。這樣的堅持,將引領你走向更有意義的成就。
3. 建立合作網絡,共同進步
在研究的世界裡,合作與交流是進步的關鍵。不要害怕分享自己的構想,與志同道合的人建立社群,彼此激盪想法,才能共同成長。正如研究所強調的,透過同儕回饋與合作,能夠深化理解,提升研究品質。
講座結束後蔡少正校長亦代表學校,特別贈送兩件由校友藝術家創作的藝術品向唐加拉教授致敬。一為饒嘉博校友的墨寶「智耀蒼穹」,象徵唐加拉教授智慧如光芒照耀蒼穹,引領人類進步。另一為劉婷瑟校友的畫作「鵝鑾鼻燈塔」,代表唐加拉教授以智慧為燈,探索為火,穿過迷霧,為青年學子指引方向。

中正大學師生合照,中正大學AI研究中心熊博安主任(左五),蔡少正校長(左六)、李藹慈主秘(右二)。(圖/記者黃音文翻攝)
傑克·唐加拉博士是美國田納西大學的名譽教授,2021年圖靈獎Turing Award得主,亦是IEEE Sid Fernbach獎得獎者及美國國家工程研究院院士。他是高性能運算領域的先驅,對數值算法和開源軟體庫的演進有開創性貢獻,並對大數據、醫療保健、天氣預測和基因組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有深遠影響。他的研究成就促進計算機架構、科學計算和深度學習的進步,也奠定他在高性能運算領域的領導者地位。

中正大學校長蔡少正(左3)、中正大學AI研究中心主任熊博安(右2)、圖靈獎得主傑克·唐加拉博士(右3)、台北科技大學教務長黃育賢(右1)。(圖/記者黃音文翻攝)
智慧如光芒照耀蒼穹
峰會以「AI-超級運算改變研究方式」為主題,深入探討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生物科技等前瞻科技的發展趨勢。本場次的致詞貴賓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副主委蘇振綱提到,在邁向AI 與量子融合的新時代,唐加拉教授的思想啟發我們高速運算不只是技術的突破,更是加速跨領域創新的關鍵動能。台灣在半導體與資通訊領域具有堅實的根基,國科會正積極推動多項政策與計畫,以回應全球科技發展趨勢、強化台灣科技競爭力。

中正大學校長蔡少正、中正大學AI研究中心主任熊博安、主任秘書李藹慈等和與會合影。(圖/記者黃音文翻攝)
中正大學表示,非常榮幸能與諾科獎國際文教交流協會合作,擔任圖靈獎得主唐加拉教授演講場次的東道主。作為被譽為「計算機界諾貝爾獎」的圖靈獎得主,唐加拉教授的卓越成就與風采令人欽佩。中正大學校長致詞時指出,在國科會政策引導與資源挹注下,中正AI團隊已成功躋身「智慧城市國家隊」行列,展現大學在推動AI發展與人才培育上的前瞻能量,成為強化國家科技戰略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講座中引導QA的主持人,也是中正大學AI研究中心熊博安主任表示,AI團隊近年專注於智慧城市應用發展,結合實作導向與倫理思維,積極培育具跨域整合能力的AI專業人才。

靈獎得主傑克·唐加拉博士(前排左三)、中正大學校長蔡少正(前排左四)、校友總會總會長陳奕蓁(前排左五)、主任秘書李藹慈(前排左六),與校友合影。(圖/記者黃音文翻攝)
風範如燈火引領學子
唐加拉教授的演講主題是「青年學子未來如何參與科學與創新」,從自身經驗鼓勵青年學子培養對參與科學研究的興趣。唐加拉教授是義大利西西里島移民後裔,他的祖父在42歲時帶著當年十歲的父親和其他家人,口袋裡僅有25美元,落腳在紐約期待開啟新生活。唐加拉教授成長過程生活並不優渥,小時候有閱讀障礙,志向是成為一名高中老師,然在大學畢業前因有機會加入國家級實驗室,開啟從事研究的興趣,加上從小數學成績優異,畢業後打消成為老師的規劃,自此全心投入研究工作。因著對研究工作的熱情,一投入便是一輩子的志業。
在這場大師與青年對話的講座,蔡校長也鼓勵與會的青年學子,務必把握機會問問題,因為提問也是一個邏輯思考訓練,可以透過構思問題的過程整合學習到的知識和理論。中正大學與印度理工學院雙聯博士生Ayush Pratap在現場請教唐加拉教授年輕學者該如何維持對研究的熱忱,唐加拉教授從三個方向勉勵青年學子:
1. 面對失敗,從錯誤中學習
在研究的旅途中,失敗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常態。每一次的嘗試,無論成敗,都是邁向成功的重要一步。雖然過程中會有高低起伏,但正視失敗、持續努力,追求更多的高峰,將使我們離目標更近。
2. 勇於挑戰,堅持熱情
真正的成長來自於勇敢面對挑戰,選擇困難的道路而非逃避。牢記自己的熱情所在,專注於解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而非僅僅迎合他人的要求或期望。這樣的堅持,將引領你走向更有意義的成就。
3. 建立合作網絡,共同進步
在研究的世界裡,合作與交流是進步的關鍵。不要害怕分享自己的構想,與志同道合的人建立社群,彼此激盪想法,才能共同成長。正如研究所強調的,透過同儕回饋與合作,能夠深化理解,提升研究品質。
講座結束後蔡少正校長亦代表學校,特別贈送兩件由校友藝術家創作的藝術品向唐加拉教授致敬。一為饒嘉博校友的墨寶「智耀蒼穹」,象徵唐加拉教授智慧如光芒照耀蒼穹,引領人類進步。另一為劉婷瑟校友的畫作「鵝鑾鼻燈塔」,代表唐加拉教授以智慧為燈,探索為火,穿過迷霧,為青年學子指引方向。
- 記者:三星傳媒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