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畫廊週 炎夏啟動

延續著去年首次推出的畫廊週活動,本屆選在6月8日的週六開幕,舉辦持續一個星期的展覽和藝術活動,在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的規畫下,全台一共邀請80餘間精選畫廊參與,包括主題策展、藝術講座、畫廊初遊趣的專人導覽等,豐富的活動期盼為市民提供休閒新選項,也欲培養日後能自然走入畫廊的藝術觀賞習慣。

此次年度主題設定為「魔幻時刻」,強調藝術能量得以帶來與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體驗,並以「觀眾與藝術品接觸的瞬間」為發想點,邀請各畫廊與策展人以此構思其場地的展覽與活動內容。在尊彩藝術中心由策展人羅禾淋所策畫的「日常壞軌」聯展,便緊扣題旨,在展覽中提供無數個將日常轉換成魔幻的瞬間,他認為日常的事物帶有人們熟悉的感知,一旦這些熟悉遭到破壞、「脫離機械化運作的某種剎那、逃脫制式的常規」,就會像是電腦硬碟壞軌般,無法讀取出可理解的訊息,並因而產生出魔幻的非日常感受。例如孫懿柔的錄像作品《Swastika Eyes 卍眼睛》是在高樓架設監視攝影機,向下拍攝日常的街景一角,然而藝術家刻意讓這兩台模擬人眼的機器產生失焦,讓我們熟悉監視器該有的影像特質如忠實而詳盡的記錄,產生模糊不清的視覺效果,「破壞日常,也希望重新讓觀者思考何為日常」,羅禾淋期待此展能做為觸發觀者想像能力的「刺點」。

新苑藝術推出由張永達和黃建宏共同構想的「交响計劃」,是藝術家將2011年在日本駐村時剛巧碰上「311」地震,而後餘震非常密集的24小時內,處於緊繃與不安定的身體感知經驗,轉化為三部曲計畫之二的作品。張永達強調,在天災發生之後隨即又有輻射威脅,恐懼的氛圍對他產生一定的影響,但他在作品中選擇不帶入情緒,而是回歸感知與媒體,以擴大可供討論的範疇,不會侷限發生在個人身上之事件與情緒。其中一件作品是將第一個主震來襲時,日本各地的觀測站所發送出來包括經緯度與強度的資料匯整,最終將會形成一個日本地圖的圖樣,這些絲縷線索構成藝術家所感受的真實環境,同時也是社會秩序依賴運作的檢測與警示。之前張永達曾嘗試將資訊轉換成一種需靜心聆聽的細微低音,此次更與水裝置連結,讓訊號轉譯成微震動,並藉由水介質具現/再現那一段前景未明、隱伏未知危機的湧動。

今日,如同王咏琳所觀察,人們似乎習慣利用科技媒材去解放各種訊息的傳遞形式,而後讓參與者運用身體知覺系統將資訊轉化為經驗,在她為索卡藝術中心所策畫的「Mental-logue/Monster-logue」展覽中,她試圖提出藝術家的心智與機械媒材本身的心智皆趨向怪物化的特質,「藝術家試圖讓材料超越物質和機械型態,透過互動與體感的方向讓作品看來像是有自己的生命與動能」,例如吳宜曄所設計的一套寄信系統,沿襲一般人在旅行途中寄明信片給自己或朋友的習慣,也須寫上兩者位處的城市與「位址」(現以E-Mail帳號取代),但卻可選擇不同的媒介傳送,例如人類文明史上曾採用過的鴿子、驢子、船或飛機等傳遞方式,即讓作品稍稍逃逸媒材的限制,而走向生物化或是類人的美學轉變。

第二屆畫廊週 炎夏啟動

張永達於「交响計劃」中的作品。(新苑藝術提供)